1367年深夜,朱元璋称帝前夕,与长子喝酒谈心。朱元璋突然问道:你的父亲到底是谁啊?长子立即答道:我的父亲就是您啊!朱元璋闻言,哈哈大笑,意味深长地说:还是给你改个姓吧! 1367年,朱元璋已经完成了对各地的征伐,明朝的建立指日可待。在此过程中,朱元璋收养了多个义子,其中以朱英为最。朱英并非朱元璋亲生,而是年轻时偶遇的一个孤儿。 年仅八岁的朱英,因家乡战乱而成了孤儿,随身携带的只有一包破旧的衣物和些许干粮。朱元璋当时正在濠州附近活动,遇到无依无靠的朱英时,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收养了他,并带回了自己的家。 马皇后听到朱元璋的决定后欣然同意,甚至为朱英起名,并亲自抚养教导。从此,朱英成了朱元璋家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义子,朱英并未因为身份的不同而受到冷落,反而得到了与亲生儿子一样的待遇。 朱元璋亲自授课,教他兵法与治国理政,而马皇后则尽心尽力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朱英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成长,变得非常机智和勇敢,迅速成为一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 朱元璋在将他培养成材的同时,也意识到,这些收养的义子们逐渐成了自己手下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作为这些义子的养父,朱元璋心中却充满了矛盾。他知道这些孩子的忠心难以测量,若是他赏赐过多,必定会引起其他将领的疑虑,甚至可能产生对立。 若奖赏过少,又怕伤了他们的心,进而影响大明的稳定。为了彻底了解这些义子的心思,朱元璋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验。 于是,在一个深夜,朱元璋突然召见了朱英。朱英赶到时,朱元璋已独自饮酒,似乎有些失眠。对于儿子的到来,朱元璋并未立刻开口,只是招手示意让他坐下。两人共同举杯,沉默的气氛中弥漫着一种紧张感。 终于,朱元璋抬头看着朱英,提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问题:“文英,你的父亲到底是谁?”这个问题让朱英一时间感到困惑,但他并未多想,直言道:“是您和母亲养育了我,您就是我的父亲。” 朱元璋在听到朱英的回答后,默默地看着他,心中有了几分安慰。原本的疑虑也随之有所缓解。接着,朱元璋直言表示:大明即将建立,未来的政治形势复杂,作为义子,朱英的身份将不能再与朱姓挂钩。朱英听后心生警觉,立刻跪下请求重新命名。 朱元璋深知自己不能过于压迫这些义子,但为了确保他们对大明的忠诚,便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既然你随我姓朱多年,也不能完全割舍旧有的情分,但你本姓李,既然生父养父都有恩,不如就取个结合两者的名字。”朱英感激不已,跪谢后接受了新名字——沐英。 进入洪武元年,朱元璋开始逐步安排沐英担任重要职位,首先将其派往福建镇守。三年后,沐英被召回京城,并封为镇国将军,掌管天下兵马。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沐英屡次征战,屡屡取胜。无论是吐蕃还是川藏,他都带兵屡次获胜,战功赫赫。其后,朱元璋封其为西平侯,并赐予世袭丹书铁券,正式加冕其为显赫功臣。 然而,随着沐英的功绩日益显赫,朱元璋的警觉性也越来越高。在1378年,沐英再次被派遣征讨西番,最终成功俘获敌方三名副使,斩获俘虏二万,牲畜二十万。 此战后,朱元璋更加欣赏沐英,但却随即安排了新的任务。原来,北方的北元不断骚扰边境,朱元璋决定给沐英一个新的挑战。 沐英率兵迅速赶赴北方,并在短短七日内包围了北元军队,成功俘虏了所有敌兵。这一战不仅赢得了沐英的美名,也让朱元璋的野心进一步膨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朱元璋开始部署扩张国土,命令沐英前往云南征战。 云南之战异常艰难,敌军与明军隔江对峙,双方无法有效交战。此时,沐英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战略,他建议首先用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再派少数兵力从下游偷渡,突袭敌军。这一策略成功迷惑了敌方,明军最终成功跨过白石江,一举攻入昆明。 战后,朱元璋大喜,但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疑惑的决定。他没有立即召回沐英,而是让他继续留在云南镇守。虽然这似乎是为了远离朝中的政治漩涡,但却无形中也保护了沐英。因为在朱元璋晚年,朝中的清洗渐渐展开,许多有功的将领都遭遇了厄运。 1382年,马皇后病重的消息传到了云南,沐英因悲痛过度而生病。1392年,皇太子朱标的去世成为沐英的最后一根稻草,沐英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最终在同年去世。
1367年深夜,朱元璋称帝前夕,与长子喝酒谈心。朱元璋突然问道:你的父亲到底是谁
麻麻赖赖
2025-04-25 15:27:24
0
阅读: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