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见大臣韩宜可,穿着补丁衣服,怀疑他作秀,便悄悄去查访。结果到了他家,看见他全家都衣着补丁。朱元璋怒了,心想他是不是作戏做全套,联合全家欺瞒自己,便开门见山道:“你是不是把钱都藏起来了?” 朱元璋自即位以来,便有着强烈的改革欲望,他深知要想恢复明朝的国运,必须清除一切腐败的痕迹。 韩宜可出身寒微,小时候生活贫困,成年后便以廉洁勤勉著称。 他的衣服总是旧得无法再旧。与其他大臣们身穿华丽的袍服,佩戴金银珠宝不同,韩宜可的每一件衣物看似都经过无数次的修补,仿佛随时都有可能散开。 朱元璋从未在韩宜可身上看到过一点奢华的痕迹,他却疑心,像这样的人会不会只是作秀,把自己装扮得如此贫穷,以博取皇帝的好感? 有一天早朝,朱元璋又看到韩宜可那件破旧的衣服,心头的疑虑如同一块压在心头的石头,让他不得不再度警觉。他转身对身边的宦官低声说道:“去,告诉我韩宜可的住处,我要亲自去看看。” 朱元璋决定去韩宜可家里一探究竟,想弄明白这位大臣是否真的是清贫,还是在演一出"贫贱忠臣"的戏。 企图通过这种方式讨得皇帝的青睐。对于朱元璋来说,任何一丝的腐败与虚伪,都是对国家与人民的不负责任,尤其是大臣中的每一分贪婪,都会像癌症一样迅速蔓延,最终吞噬整个国家的根基。 在得到指示后,朱元璋悄悄地出宫,随行的只有一名信得过的宦官和几名侍卫。 他们径直前往韩宜可家中,走到这座小院时,外面的墙面早已褪色脱落,屋顶也略显破旧。 他没有多说话,直接跨过门槛,推开了屋门。屋内的景象令他顿时愣住了。这里并非他想象中的“假贫穷”,而是实实在在的贫困。 墙皮已经脱落,露出里面的木梁,屋内的家具也大多是简陋的破旧之物,几乎没有一件能看得上的。 韩宜可的妻子正在屋里用火堆煮饭,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甚至连孩子们的衣衫也都是补丁拼接而成。 这样一番情景,打破了朱元璋的所有预设。他心头一震,心中又升起了新的疑虑:这难道真的只是一个生活清贫的家庭,还是说他们在通过这种贫苦的表象来掩盖某种更大的秘密? 朱元璋大步走进屋内,盯着韩宜可,一字一句地问道:“你是不是把钱都藏起来了?” 韩宜可见状,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镇定下来,直视朱元璋的眼睛,说道:“陛下,贫寒是我所能忍受的最苦,我更愿意过着清贫的生活,也绝不会为了金钱而做出背叛祖宗的事情。” 他缓缓地走向屋角,打开了一只小木箱,里面的东西让朱元璋的心情复杂至极。箱子里并没有什么金银珠宝,也没有金条与铜钱,只有一些破损的纸钱和几枚生锈的铜板。 这些,是韩宜可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全部家当。每一张纸钱的边缘都已经磨损得厉害,那几枚铜板也几乎失去了光泽,显得极为破旧。 朱元璋感到一阵愣住。他原本以为韩宜可会藏着什么庞大的财富,然而眼前的事实却令他惊愕。韩宜可并不是虚伪地装作贫穷,而是真的贫穷。 那一瞬间,朱元璋的心里涌起一阵愧疚之情。他从未想过,韩宜可会为保家国的清廉,甘愿如此度过自己的一生。 就在朱元璋愣住的时候,韩宜可却淡淡说道:“陛下,我宁愿一辈子过得贫穷,也绝不会和那些贪婪腐化的人同流合污。 若我能为国家效力,便是最大的福分;若我不能为国家尽责,那么我也甘心过这样贫苦的生活。” 朱元璋听后,沉默了片刻,最终深深地叹了口气。他此刻真正意识到,自己对韩宜可的怀疑,竟然是如此的荒谬。他心中对这个清贫而忠诚的大臣有了深刻的敬佩。 离开韩宜可家后,朱元璋还是心有疑虑,于是决定亲自去户部衙门,想看看韩宜可到底有没有钱。 夜幕降临时,朱元璋带着随行的侍卫悄悄走到户部,透过窗子,他看到了韩宜可仍在桌前批公文,桌上放着一盏已经快熄灭的蜡烛。 朱元璋心中涌现出一种深深的感动。从那以后,朱元璋再也不对韩宜可产生任何疑虑,他将这位忠诚的大臣提拔至更高的职位,给予他更多的信任。
历史上三次“神秘”巧合,让人不由得怀疑,世界或许是个大轮回。秦朝的灭亡,很多人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