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志愿军飞行员击落一架敌机后被迫跳伞,降落过程中发现同样跳伞的敌人在身

文山聊武器 2025-04-25 18:16:41

1952年,志愿军飞行员击落一架敌机后被迫跳伞,降落过程中发现同样跳伞的敌人在身旁,连忙拔出配枪,准备在空中击毙敌人。 1952年,朝鲜战争打得如火如荼,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跟美军在鸭绿江上空较上了劲。那时候,咱们的空军才刚起步,装备远不如美军先进,飞机大多是苏联支援的米格-15,对手却是F-86“佩刀”这样顶尖的家伙。可就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咱们的飞行员硬是打出了名堂。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主角叫杨汉黄,一个普通农村娃出身的志愿军飞行员,用他的胆识和冷静,留下了让人佩服的一笔。 杨汉黄1925年出生,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可这小子从小就倔,立志要干大事。1945年,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了军医,给伤员包扎、治病,攒了不少实战经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空军仗着技术优势耀武扬威,中国这边急需飞行员上天跟他们干。杨汉黄身体素质好,又有部队历练,被挑去新乡航空学校学开飞机。那时候训练条件苦得很,跑道是土的,飞机是旧的,教官还得边学边教。可他硬是咬牙挺了过来,5个月后就敢单飞,1951年7月正式成了志愿军空军的一员。 到了1952年9月17日那天,杨汉黄跟15个战友一起,驾驶米格-15在鸭绿江上空巡逻。突然,他眼尖,发现4架美军F-86偷偷摸摸靠近,摆明了要搞突袭。情况紧急,他没多想,果断决定单挑敌机,掩护队友。他甩掉副油箱,猛踩油门,一个急转弯就冲了过去。空战打得激烈,他靠着灵活的机动,瞅准机会一顿猛射,把敌方领机给干了下来。可惜自己飞机也没躲过对方的火力,引擎冒烟,眼看撑不住了,只能跳伞。 跳伞这事儿听着简单,真干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万米高空,气温低得吓人,氧气稀薄,人喘口气都费劲。杨汉黄跳出机舱后,脑子嗡嗡的,差点没晕过去。可就在他努力稳住自己时,斜下方一个红色的东西映入眼帘——降落伞!他心里一惊,第一反应就是:敌人也跳伞了,就在我旁边!他赶紧掏出配枪,准备在空中解决对方。毕竟在战场上,谁先动手谁就多一分活命的机会。可随着高度下降,他定睛一看,傻眼了——那压根不是敌人的降落伞,就是自己伞上的红绸子晃来晃去。虚惊一场,他松了口气,小心翼翼降到地面,之后安全回到部队。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乌龙,但换谁在那种生死关头,都得绷紧神经。杨汉黄能迅速反应,又能冷静下来判断局势,可见他的心理素质有多硬。这次经历没吓倒他,反而让他更坚定了打下去的决心。后来,他继续上阵作战,立了不少功。战争结束后,他没歇着,转到海军航空兵干了下去,一步步升到了海军少将,1988年正式授衔。退休后,他低调得很,很少提自己的战绩,可他的故事在部队里传开了,成了激励后辈的活教材。 再说说那场战争的背景吧。1952年的朝鲜战场,中国空军刚组建没几年,飞行员大多是像杨汉黄这样半路出家的新兵蛋子。美军呢,飞行员经验老到,飞机性能也好,咱们这边完全是拿命在拼。可就是这种硬碰硬的较量,逼出了中国空军的血性。那时候一架米格-15造价不菲,飞行员更是宝贝疙瘩,每个人都得顶得上好几个。可杨汉黄他们不怕,敢跟强敌硬刚,靠的就是一股子信念——保家卫国,不能让敌人嚣张。 杨汉黄的故事,不是孤例。那几年,像他这样的志愿军飞行员还有不少。比如韩德彩,他在1951年就击落了5架敌机,成了有名的“空中英雄”。还有刘玉堤,1952年带着伤把飞机开回基地,硬是没让装备落敌人手里。这些人,都是普通出身,没啥背景,全凭自己拼出来的。他们用行动证明,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哪怕条件再差,也能打出骨气。

0 阅读:58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