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动了!”一女子连续7年送外卖,骑坏6辆电动车,共跑73000多单,平均算下来每天仅仅28单。但这不是因为她懒,也不是因为她笨,而是她患有先天性脑瘫!她说了一句话,却令网友直呼:“脑瘫身躯挡不住母爱光芒!” 上午十点,淮河路步行街的订单蜂拥而至。 文景盯着手机屏幕,右眼球不自主地转动,花了20秒才确认地址。 右转时电动车突然偏移,她慌忙用右腿勾住地面,磨破的鞋底在柏油路上擦出火星——这是她自创的"刹车法"。 在琥珀山庄送单时,电梯突然故障。 她盯着6楼的订单,右手紧紧攥住外卖袋提手,指节因用力过度泛白。 一阶一阶攀登时,右腿每踩一步都发出"咔嗒"声,那是膝关节长期磨损的异响。 爬到四楼平台,她靠在消防栓上喘息,手机里存着儿子的语音:"妈妈慢慢来,我在作文里写你是超人。" 七年时光在车轮下浓缩成一幅幅具体的景象: 73000单外卖,累计骑行距离可绕地球赤道近两圈; 六辆电动车的电池,记录着从铅酸到锂电的技术迭代; 而她手掌心的老茧,比同龄人厚三倍,那是长期控制颤抖车把磨出来的。 最艰难的2022年,她带着发烧的儿子跑单。 孩子蜷缩在电动车后座的保温箱旁,她用围裙裹住他,每送完一单就摸一下孩子的额头。 当深夜回到出租屋,发现孩子把退烧贴省给她用。 那一刻,这个从不流泪的母亲躲在卫生间哭了半小时。 常点外卖的张奶奶记住了她的送餐时间,总在门口放着保温杯: "闺女,这是我熬的红枣茶,喝了暖身子。" 社区驿站专门为她设置了休息点,墙上贴着她和儿子的合影,旁边是骑手们自发捐赠的防滑手套、护膝。 文景的故事像粒火种,点燃了无数人的感动,点燃了公众对残障群体生存状态的深度关注。 "脑瘫身躯挡不住母爱光芒"成为最高频的评论,有网友写道:"当她颤抖着爬楼梯送餐时,每一步都在书写母亲的史诗。" 许多人将她与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父亲形象对比,认为这种无声的付出更具震撼力。 有数据显示,相关话题下超过78%的评论聚焦于"母性力量",其中一条高赞留言称:"她送的不是外卖,是用生命为孩子铺设的星光大道。" 部分网友则从个体故事引申到社会层面。 有网友指出:"当我们享受30分钟送达的便利时,是否想过背后可能有像文景这样的骑手在与命运赛跑?" 这种共情催生出"外卖平台应增设残障骑手专属通道"的倡议,某调研显示,62%的受访者支持为残障骑手延长配送时间、提供语音提示等功能。 但也有网友质疑:"过度曝光是否会让她成为'苦难符号'?" 这种争议也在"文景拒绝商业代言"的新闻下达到顶峰。 《人民日报》以《车轮丈量的母爱》为题,用3000字篇幅记录文景的日常,《光明日报》则将她与日本"清洁之神"新津春子对比,指出:"职业尊严不应被身体缺陷定义。" 其实,如同文景一般,默默与命运抗争的平凡人并不在少数。 北京的聋哑骑手王师傅用手机打字与客户沟通,三年送单5万次零差评;广州的截瘫骑手陈姐坐在改装电动车上,用腹部力量控制方向,成为商圈"活地图"。 上海"喜憨儿洗车中心"的37家分店,通过"多人协作洗车"模式,让心智障碍者实现稳定就业;杭州"星空里"辅助性就业基地,则通过非遗传承帮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 这些项目的共同点在于:以"优势视角"替代"问题视角",但全国此类项目覆盖率尚不足5%。 这些在命运裂缝中奔跑的人,共同书写着残障人士就业的温暖篇章。 当文景第73001次按下接单键时,手机屏保闪过儿子的留言:"妈妈的电动车是会飞的魔法车。" 这个被医学定义为"轻度脑瘫"的女人,用七年时间证明: 身体的残缺从不是人生的枷锁,母爱的力量能融化所有偏见。 她的保温箱里永远备着速效救心丸,车筐底部藏着儿子画的"护身符",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妈妈平安"。 在这个外卖骑手平均年龄28岁的行业里,35岁的文景跑得很慢,但每一步都踏得坚实。 正如社区书记在她的励志分享会上说的:"她送的不是外卖,是一个母亲对生命的郑重承诺。" 当城市的霓虹照亮她远去的背影,那些在风中飘扬的送餐箱,终将成为丈量人间大爱的标尺。 原来最动人的生命赞歌,往往由最颤抖的双手谱写。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 中华网,《脑瘫女骑手送外卖7年送了7万多单 摇晃中跑出尊严与价值》
河南郑州,男子跑大车,到一个服务区,就去上厕所,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手机不见了,他
【11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