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越战一等功臣杜海山被妻子告上法庭,因他每月工资72元,却只上交家里6元。法庭上,面对妻子和法官的质问,他始终低头不语,直到法官准备宣判,他才说出实情:我还有11个家要养。 杜海山生在北方一个穷山村,家里几代人靠种地过活,日子紧巴巴。他小时候就跟着爹妈下地,风吹日晒练出一身力气,也磨出个不服输的性子。村里人提起他,都说这小子有股劲儿,干活从不偷懒。长大了,国家号召保家卫国,他没多想就报名参军,觉得当兵是条出路,也能为家里争口气。穿上军装那天,他心里挺骄傲,觉得自己总算能干点大事了。 进了部队,杜海山不是光靠一股热情混日子的人。他训练拼命,每天早上第一个起床叠被子,操场上跑步扛枪从不掉队。战友们都说他像头牛,扛得住累,吃得了苦。后来,他被调到第164师第491团第3营,干上了尖刀班副班长的活儿。这岗位不简单,专门负责冲在最前面,执行最危险的任务。他没啥怨言,反而觉得自己挺适合干这个。 1979年,中越战争打得正激烈,杜海山跟着部队上了前线。那年,他在谅山战役中接了个硬任务,带12人尖刀队摸进敌后,炸掉越南军队一座大武器库。这地方是敌人的命根子,守得跟铁桶似的。他们出发时就知道,这趟差事九死一生。战斗打得惨烈,枪声炮声响成一片,11个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最后就剩杜海山一人活着。他带着伤把炸药安好,武器库炸了,任务成了。可他爬出废墟时,满脑子都是战友们的脸。 任务完成后,他被救回去,养好伤后得了个一等功勋章,还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部队里都传开了,说他是真汉子。可对他来说,这勋章沉甸甸的,高兴不起来。他总觉得自己活着是运气,没能把战友带回来,心里堵得慌。从那以后,他下定决心,要替牺牲的11个兄弟照顾好他们的家人。 战争结束后,杜海山没退役,继续留在部队。他和李卫平结了婚,生了孩子,日子本来该踏实下来。可家里穷,他常年在外,挣的那点工资根本不够用。李卫平一个人拉扯孩子,还要应付日常开销,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她没啥办法,只能回娘家借钱。可借钱不是长久之计,娘家也有自己的难处,慢慢就不肯再帮了。李卫平急了,写信让杜海山多寄点钱回来,可每次收到的还是那6块钱。她心里窝火,猜丈夫是不是在外头花天酒地,或者藏了啥见不得人的事儿。 时间一长,家里连孩子上学的钱都凑不齐。李卫平忍无可忍,觉得自己没法再撑下去。1984年,她一咬牙,把杜海山告上了法庭,想离婚,带着孩子回娘家过日子。她想着,哪怕自己苦点,也不能让孩子跟着受罪。 那天法庭上,李卫平把这些年的委屈全倒了出来。她不明白,丈夫为啥对自己家这么抠门。法官也纳闷,问杜海山那66块钱到底去哪了。可他就低着头,一声不吭,像个闷葫芦。旁听的人都觉得奇怪,这英雄咋回事儿?眼看法官要判了,他才抬起头,说了句石破天惊的话:“我还有11个家要养。” 啥叫11个家?他接着说,这11个家是当年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的家人。他们没了,他得替他们尽孝。每月72块钱,他分成12份,留6块给自家,66块分给11个烈士的父母孩子。多年来,他没跟任何人提过这事儿,连李卫平也不知道。 这真相一出来,满场哗然。李卫平愣住了,既埋怨他不早说,又感动得不行。她当场撤了诉,说要跟丈夫一起扛下去。杜海山的事迹传出去后,部队领导赶紧上报,社会上也炸开了锅。有人捐钱,有人写信夸他是个真男人。可杜海山没要一分钱资助,他说这是自己的责任,不能靠别人。后来,他和李卫平省吃俭用,继续帮着烈士家庭,还推动建了个基金会,专门支援退伍军人和烈士家属。他的坚持感动了很多人,也让大家开始关注这些被遗忘的英雄家人。
1984年,越战一等功臣杜海山被妻子告上法庭,因他每月工资72元,却只上交家里6
菖蒲繁花居
2025-04-25 19:58:3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