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现在我们家有困难,可以还给我们吗?”2015年,一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4-25 20:38:42

“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现在我们家有困难,可以还给我们吗?”2015年,一位老人走进孝感市人民政府,拿着一张80多年前的欠条,对工作人员说道。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湖北孝感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一张泛黄的纸条静静地躺在老式木箱的夹层中,默默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这张看似普通的纸条,却记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承载着一个家族与红军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是一张红军在1930年借款的欠条,上面清晰地写着"因红军现在需要扩大武装,特向杨长银借400大洋"的字样,虽然纸张已经发黄变脆,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动人故事。   这张欠条原本属于杨长银,现在则由他的孙子杨明荣保管,在杨家,这张欠条不仅是一张借据,更是一份珍贵的家族传承,杨明荣从小就听爷爷讲述这张欠条背后的故事,也深知其中的分量。   1930年,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的红军正处于艰苦时期,装备匮乏,补给不足,然而,红军始终保持着严明的纪律,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在经过杨长银所在的村庄时,红军因军费紧张,不得不向当地群众借款。   杨长银是一位朴实的农民,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他深知红军是为民打天下的队伍,在得知红军需要资金支持时,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积攒的300大洋拿了出来,又从亲朋好友处借来100大洋,凑足400大洋交给了红军特务营的涂信队长。   涂信队长深受感动,但秉持红军的优良传统,坚持写下了这张欠条,这不仅体现了红军的诚信品格,也成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经发出号召,请持有红军借据的群众前来兑换,但杨长银始终认为,支持红军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他将这张欠条视为革命记忆的见证,郑重地保存着,并叮嘱后人要永远珍藏这份历史的见证。   然而,生活的变故往往来得猝不及防,2010年,杨明荣的妻子突患重病,需要巨额医疗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在走投无路之际,杨明荣想起了这张尘封多年的欠条。   2015年的一天,杨明荣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孝感市人民政府,这个朴实的老人,小心翼翼地从贴身口袋里取出那张保存了85年的欠条,政府工作人员看到这份特殊的历史文件,立即展开了认真细致的核查工作。   经过详细调查,这张欠条被证实确为红军特务营涂信队长所开具,政府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了还款标准,经过综合考虑当时的物价水平和货币贬值因素,最终决定按照1:100的比例,将400大洋折算成4万元人民币支付给杨明荣。   这笔意外之财,不仅解决了杨明荣家庭的燃眉之急,更让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对杨明荣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笔钱款,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责任和情谊的延续。   这张红军欠条的故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信守承诺的优良传统,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画面,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信息来源:孝昌发现85年前红军借条 县财政:被确认后兑付现金——人民网

0 阅读:207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