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张啸林的保镖林怀部要请5天假,张啸林不答应。两人吵起来。张啸林猛地一

平南 2025-04-25 23:36:05

1940年,张啸林的保镖林怀部要请5天假,张啸林不答应。两人吵起来。张啸林猛地一拍桌子:“滚!“林怀部抬手就是一枪。

这年8月14日中午。上海华格臬路 216 号张公馆。

张啸林在二楼雕花栏杆边抽大烟。翡翠烟枪在手里端着。楼下突然有人吵架。青年保镖林怀部吼:“我娘病得下不了床,请五天假都不行?”

张啸林坐在太师椅上,眼皮都没抬:“不行,最近事情多,走不开。”

林怀部急了:“我娘都快不行了!” 两人越吵越凶。

张啸林猛地一拍桌子:“滚!老子还怕找不到保镖?”

说完,张啸林依旧骂骂咧咧地扣上真丝睡衣的纽扣,趿拉着绣金拖鞋,大步往楼下走去。他不知道,这场争吵,正把他推向死亡。

三年前,日军打进上海,“青帮三大亨” 走上了不同的路。

杜月笙带着一箱金条去了香港,黄金荣在公馆门口挂出 “抱病谢客” 的木牌。只有张啸林舍不得法租界的烟馆和赌坊 —— 这些年,他靠走私鸦片、开赌场赚得盆满钵满,哪能轻易放手?

日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亲自找上门,说要让他当 “上海市长”。张啸林一听,眼睛瞬间亮了。

土肥原的翻译官递上一个翡翠鼻烟壶,笑着说:“张先生在上海滩跺跺脚,租界都得颤三颤,大东亚共荣圈就缺您这样的人物。”

张啸林摩挲着鼻烟壶上的花纹,想起年轻时在码头扛麻袋的日子,心想自己如今是青帮老大,不能在日本人面前丢了面子。他伸手接过鼻烟壶,也从此成了日本人的走狗。

从那以后,张公馆的汽车后备箱里,塞满了运往日军兵营的粮食和药品。他的门徒穿着伪警察制服,在码头强征民船运送物资。就连浙江老家的祖坟,都成了伪军据点。

蒋介石在重庆听说张啸林当上了 “伪浙江省政府主席” 筹备主任,气得把笔一摔:“戴雨农,去把他解决掉!”

戴笠接到命令,立刻找来 “军统上海站” 站长陈恭澍。陈恭澍看着上海地图直皱眉 —— 张啸林出门前呼后拥,公馆里还装着防弹玻璃,普通刺杀根本没机会。

第一次刺杀选在更新舞台,新艳秋正唱着《玉堂春》,特工刚锁定目标,张啸林就被日军的车接走了 —— 原来是土肥原临时召见,这个戏迷只能放弃听戏。

第二次是在端午节,张啸林带着小妾逛法租界。特工王兆槐藏在糕点铺里,手指扣着驳壳枪扳机。

等张啸林走近,突然冒出个卖栀子花的老太太。王兆槐怕伤到无辜,犹豫了一下,这一犹豫就被保镖发现了。枪响时,张啸林已经躲进汽车,子弹只擦破了他的帽檐。

两次失败后,陈恭澍明白,得想办法往张啸林的保镖队里安插人手。

这时,26 岁的山东汉子林怀部进入了他们的视线。林怀部的父亲曾是青帮弟子,母亲还当过张啸林长子的奶妈。

通过杜月笙的管家牵线,军统找到张啸林的司机王文虎:“林怀部枪法准,以前在西北军给杨虎城当过警卫员。” 王文虎念着旧情说了好话,再加上林怀部当场用驳壳枪打断三米外的香头,顺利成了张啸林的贴身保镖。

在张公馆的三个月,林怀部每天跟着张啸林出入烟馆赌场,看着这个曾经的青帮大佬对日本人点头哈腰,心里满是厌恶。

8 月 14 日早上,林怀部找到王文虎:“王哥,老家来电报,说我娘病重,我想请五天假回去看看。”

王文虎擦着车,头也不抬:“现在什么节骨眼,老爷天天跟日本人开会,你这时候请假不是添乱吗?”

林怀部提高声音:“来的时候说有人请假,怎么现在变卦了?”

两人的争吵声惊动了正在会客的张啸林。他扶着楼梯扶手往下看,油光锃亮的大背头在灯光下反光:“吵什么吵?想走现在就走,老子还怕招不到保镖?”

林怀部抬头看着楼上那个肥胖的身影,手慢慢摸到腰间的勃朗宁手枪 —— 出发前陈恭澍说过,“近距离别犹豫”。

周围的保镖都知道林怀部脾气火爆,以为他只是要摔枪走人。没想到,枪套滑开的瞬间,枪口已经对准了张啸林的胸口。

“砰!” 枪声在天井里炸开,张啸林胸前的真丝睡衣瞬间洇出血花,翡翠烟枪 “当啷” 一声掉在地上。楼上的汉奸吴静观刚探出头,第二颗子弹就射进了他的眉心。

林怀部踢开椅子,翻上墙头。被日伪军包围后,他把枪扔向人群,大喊:“狗汉奸,老子最看不惯你们给日本人卖命!”

林怀部被抓进法租界巡捕房审讯室,无论怎么问,他只说一句话:“他克扣我三个月饷银,还不让我回家看我娘,我跟他拼了!” 法官看出事情没这么简单,可顶不住日军的压力,还是判了他 15 年徒刑。

1941 年,日军接管监狱,对他严刑拷打,想让他说出背后主使。林怀部被打断三根手指,却在墙上画满抗日标语,始终没吐露自己是军统的人。

1945 年,抗战胜利。狱警打开牢房,林怀部瘦得脱了相,可腰板依旧挺得笔直。 国民政府要嘉奖他,他拒绝了。带着母亲的照片,林怀部回到山东老家,在青岛港当起了搬运工。

有人问起当年的事,他只是摆摆手:“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但打汉奸,天经地义。”

0 阅读:145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