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打电话问聂荣臻:导弹研究院的院长,谁当最合适?聂荣臻:钱学森。总理:有人把

蜀山史道 2025-04-26 08:04:41

周总理打电话问聂荣臻:导弹研究院的院长,谁当最合适?聂荣臻:钱学森。总理:有人把状告到我这来了,说学森同志既不是军人,又不是党员,认为不合适。聂荣臻:谁告状,让谁来干!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

聂荣臻为什么这么笃定钱学森能够胜任导弹研究院的院长一职呢?钱学森本人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人格魅力才能让聂荣臻力荐呢?

聂荣臻主抓科技工作,工作里的他既尊重知识,又尊重人才,并且作风相当民主,对人才的任用从不吝啬,举荐钱学森任导弹研究院的院长就是非常好的一个范例。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在聂荣臻的推荐下成功任职。

在含有业务技术的工作里,聂荣臻充分相信钱学森本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极为尊重他的意见,每次执行任务时,聂荣臻总是让钱学森全局决定,最后事情结束后,他让钱学森告诉他结果即可。

创新太需要一个民主开放的创作大环境,很显然,聂荣臻为钱学森提供了这样开放民主的土壤,所以钱学森才能在工作里更好的大展拳脚。

某次导弹在厂房测试,结果无虞,便运到了发射场准备发射,但是过程有一点不顺利。

做实验中发生了一点意外,箱体被压瘪,钱学森在仔细检查过后,觉得这并不影响做实验。但是基地作战试验部部长,显然不这么认为,他怕出事故因此不敢轻易签字,而基地司令员见此也坚持不签字,不论钱学森如何解释。

无奈之下的钱学森把自己的意见传递给聂荣臻,聂荣臻很快便同意钱学森的意见,翌日发射,圆满成功,没有问题,皆大欢喜。

在后来多次访谈的岁月里,钱学森表示自己因为这件事情记了聂荣臻很久,谁能忘记一个始终如一相信自己技术过关的人呢?

这是钱学森视角下的聂荣臻,也是聂荣臻为什么笃定钱学森可以胜任的原因,他是可以发现钱学森闪光点的人,所以他珍惜并重用钱学森。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刚刚成立的时候,很多方面都不够完善,而且资金短缺,人才的需求端需要源源不断的补充,诸多问题交织也是不小的压力。

作为首任院长的钱学森在一开始就知道这个任职并不容易,他在成立大会上表示,以后的困难是少不了的,但是只要坚持认真二字,总会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总会走到成功彼岸的。

这足以证明,钱学森是完全明白任职后他要承担的压力,但是他却并不因此退缩,反而激流勇进。

渐渐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始处于筹建的阶段,钱学森在国家领导人的指令下,有的放矢的为五院筛选人才,引进人才,为五院人才建设添砖加瓦,组建科技专家队伍。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那些被甄选出来的人才,奠定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基础,这不仅说明钱学森有过人的技术本领,其选人的目光也是非常优越的。

后来,钱学森觉得引进的这些人才还不够,便向聂荣臻说了自己的想法。聂荣臻当即表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写过来即可。

钱学森大刀阔斧,把他认为可以发挥作用的人才都写了下来交给聂荣臻。后面他还写信邀请美国的挚友郭永怀回国加入研究,在中央的批准报告里,有成百上千的成员可充实到研制导弹的队伍里来。

在钱学森的视角里,两弹一星的研发既是对国家导弹事业长足发展的挑战,又是培养科研人才的机遇。

正是出于这一系列任务的臻于至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被设立。钱学森立足于实践,让十个研究室辐射于更多的相关领域,人才和技术方面都得到质的飞跃。

这可以看出钱学森的目光高远,他不仅仅看到了局部的发展,更看到了全局的发展。

随着发展趋势的增长,钱学森把用人的目光移交到了青年一代。

在钱学森和聂荣臻的共同推定下,研究室与诸多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渠道,它们向研究院输送了数之不尽的新鲜血液,这里面尤为出众的便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他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其说钱学森的用人智慧,不如说他学到了聂荣臻的相信的力量。正是聂荣臻的相信让钱学森更快成功,所以他也相信,相信的力量是无穷的。

0 阅读:1089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