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蜀汉在夷陵之战后还能派出50万大军平定南中? 夷陵之战后刘备还能派兵50万

趣叭叭呀 2025-04-26 10:21:36

为什么蜀汉在夷陵之战后还能派出50万大军平定南中? 夷陵之战后刘备还能派兵50万?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刘备在夷陵之战之前已经有六七十万人,这样才能在夷陵之战战败后继续出兵50万。但是根据各项推理来说,刘备的兵力是很难达到这个数字的。

先说夷陵之战,这是一场长期持久战,且最后以蜀军惨败收尾。公元前221年,刘备亲自率兵攻打吴国。面对蜀军的来势汹汹,孙权也不甘示弱,甚至还向曹丕求援,准备正面和蜀军对抗。

但是这个时候的蜀军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不怕孙权和他正面对抗,蜀军方面是希望越快越好。当时的陆逊看出了蜀军求成心切,劝说孙权先冷蜀军一段时间。孙权采纳了陆逊的意见,对蜀军暂避锋芒。

蜀军进一步,吴军就退一步,很少有正面交锋,直到蜀军深入吴国,就遭遇了吴军的拼死抵抗。但吴军这个时候也是主要是防守政策,并没有反击的行为,刘备等人本就是希望速战速决,更何况现在已经深入吴国作战。

持久战加上非本土作战,这种情况对蜀军很不利,可是面对不出来应战的吴军蜀军也没有办法。

刘备很急,想到了一个突破口:孙恒。孙恒是孙权的侄子,绑了他不怕吴军不出来迎战。孙恒不仅是孙权的侄子,他经常出入军中,在军中也有很高的地位。刘备这一手可以说是逼吴军不得不正面交战了,但陆逊还是坚持不战。

陆逊很清楚蜀军的打算,这里离蜀地很远,却离吴国很近。论补给速度蜀军很难赶上吴军,只要这样耗下去,先坚持不住的肯定是蜀军。

所以即便是孙恒被抓,甚至面对蜀军的挑衅谩骂,陆逊都沉得住气,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这场本来在蜀军计划中很快结束的战争,硬生生被陆逊从正月拖到了六月。六月正直夏日,气候炎热,持久战这么久可以说一点进程都没有,军心早就一点点涣散了,更何况还是炎炎夏日。

刘备命令部队就地安营扎寨,原地休整。刘备敢确定自己能速战速决就说明他带的兵力是足够的,这也就导致了安营扎寨会非常明显。如此,陆逊一直等的机会就来了。

陆逊请求反攻,一手火烧连营打了蜀军一个措手不及,不仅如此还截断蜀军后部。蜀军陷入被全面包围之中,刘备趁夜突围,最后完整回到蜀地的只有向宠一直军队。

三国演义中对这一段的描述是,蜀国起兵数十万攻吴。虽然战争惨烈,生还的蜀军并没有多少,但是平定南中已经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在三国演义中,孔明接管蜀国后,直接发兵50万南下征战。动不动就是数十万的兵力调动,这就是三国演义的主要手法。三国演义不止对蜀国人数是这样描写的,对其他两国也是这样描写,毕竟这样才能体现出战争的残酷。

但事实上蜀国真的能有这么多人吗?首先,当时刘备亲征就没有数十万人,最多也就几万人,可是三国演义为了夸大就写成了数十万。这样推测起来,南下发动50万这个数字也是一眼假。

蜀国的兵力本就不算多,虽然有三年休养生息的机会,但也只有三年。兵力这个东西是人,又不是菜,一下子就能长出来。三年而已,蜀国怎么也不可能就突然多了这么多兵力。如果连蜀国也能有这么大的兵力,那曹魏、孙吴的兵力更恐怖。

可事实上当时的人口都不算太多,算上牺牲的兵力,哪有那么多人?当时刘备伐吴只带几万人,但是那么相信速战速决就能取胜,陆逊也暂避锋芒。这不就是因为刘备这几万人就已经算是蜀国的全部兵力了,而吴国可能也没有多少兵力。

三国演义中动不动调兵遣将几十万,在那个时候是很难有的,可能刘备当时总兵力都才将将十万。能够调动几十万的也只可能是曹魏,但曹魏也不会有这么夸张的兵力调动。

毕竟根据记载,蜀汉男女加起来才九十万人。这都只是通算男女了,刘备想派兵五十万起码整个蜀汉都得是兵力,但这也不现实。

更何况夷陵之战对蜀汉来说是痛失国内一大半的兵力,三年之内想恢复都很难,哪里变得出来50万人马南下征战。

0 阅读:63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