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打印店的老板犯糊涂,把“蜜”字打错了,打成了"密雪冰城”,但老板说,你收下,我给你优惠200块钱,创始人张红超当年为了省这200块,只好忍痛收下,被打错的招牌。 河南商丘农村走出来的张红超,年轻时为了讨生活啥苦活都干过,养鸽子养兔子种药材修摩托,这些活计磨出了他精打细算的本事。 1996年他考上大学那会儿,家里穷得叮当响,他白天上课晚上打工,硬是在郑州城中村支起了刨冰摊——那会儿谁也没想到,这个用奶奶压箱底三千块钱起步的小摊子,二十多年后能变成全球最大的奶茶帝国。 当年张红超为了省两百块钱招牌费,愣是收下了打印店打错的"密雪冰城"招牌。这事儿看着憋屈,倒成了他后来做生意抠成本的预兆。 三轮车上驮着自制刨冰机,糖浆都是自己熬的,连风扇都是从废品站淘来组装的。 夏天拉着百十来斤冰块满街窜,冬天改卖糖葫芦,生意不好就搬家,六年里搬了六回,最惨的时候连房租都交不上。 转机出现在2006年,那时候城里人都在追时髦吃高价冰淇淋,张红超偏要对着干。他带着团队闷头捣鼓大半年,硬是做出了只卖一块钱的鲜奶冰淇淋。 这价格往街上一摆,排队的人能从早排到晚,靠着这个爆款产品,蜜雪冰城总算在郑州站稳了脚跟,还顺势搞起了加盟生意。 要说这兄弟俩的精明劲儿,真不是吹的,别人定价看市场行情,他们偏要倒着算——先算清原料、人工这些成本,再定个老百姓掏得起的价格。 四块钱的柠檬水不光十年没涨价,还多塞了两片柠檬;两块钱的甜筒非要用真鸡蛋做。用张红超的话说:"省下来的钱都得让顾客赚着"。 生意做大了才发现,光会省钱还不够,2007年有阵子原料突然断供,急得张红超直跳脚。 这事儿让他铁了心要自建供应链,后来在河南建起五个大工厂,奶茶粉、果酱这些核心原料全都能自己造。 2014年又搞了个物流园,全国加盟店要货通通免运费,光这一招就让分店数量噌噌往上涨。 要说蜜雪冰城最绝的,还得是它扎根小县城的本事,别的奶茶店挤破头要在市中心抢地盘,他们专挑学校边、菜市场旁边开店。 2014年才1000家店,到2024年愣是开出了四万五千多家,全球五大洲都能看见那个戴王冠的雪人招牌。 就连日本韩国这些讲究的地方,蜜雪冰城照样能把价格压到当地同行的一半。 海外生意也不是一帆风顺,越南头几家店开张时,当地人嫌奶茶太甜,急得研发团队连夜改配方。 现在东南亚每个国家的雪王形象都不一样,泰国的戴着草帽,马来西亚的穿着花衬衫。 为了就近供货,他们在海南建了生产基地,还要在东南亚搞个全能仓库,光运原料的集装箱每个月都得走几十个。 2025年春天,蜜雪冰城在香港敲钟上市,市值直奔两千亿,可张红超兄弟俩还是老习惯,公司食堂吃饭照样排队,出差住的还是快捷酒店。 有人问他们图啥,张红甫就念叨小时候卖糖葫芦的日子:"那时候能日赚五十块就美得睡不着,现在就想让全世界老百姓都喝得起好奶茶"。 从城中村的三轮车摊子到全球茶饮老大,蜜雪冰城这二十八年走得实实在在。没有花里胡哨的营销套路,就靠着老百姓的口碑,硬是把一杯奶茶做成了大生意。 要说秘诀,无非是把每个钢镚都花在刀刃上,把每口味道都调得接地气。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可要像他们这样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还真没几个学得来。 (信息来源:金融界2025.2.27蜜雪冰城成长密码:河南草根兄弟如何用3000元撬开百亿茶饮帝国大门?)
1999年,打印店的老板犯糊涂,把“蜜”字打错了,打成了"密雪冰城”,但老板说,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4-26 10:36:48
0
阅读: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