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玩笑!”4月20日,江苏苏州,一男子在给顾客理发时,突然有位大妈出现在他身后,大喊一声小伙子,随后就要扑在男子身上,幸好男子反应及时,赶紧躲到旁边才避免悲剧发生,事后男子严厉呵斥大妈,没想到,大妈非但没有感到抱歉,还哈哈大笑起来,男子称这不是第一次,网友:有没有可能是对家的人? 2025年4月20日的苏州工业园区,理发师陈浩握着电推剪的手微微颤抖——三小时前,那位穿斑马纹上衣的中年妇女再次闯入他的店铺,以"开玩笑"的名义实施第五次突袭。 监控画面显示,当陈浩全神贯注为顾客修剪鬓角时,该女子突然从背后扑来,锋利的剃刀险些划破顾客耳垂。 事情发生在星湖街商业综合体的"风尚造型"理发店,据江苏广电总台报道,涉事女子张某自2024年底起,频繁在该商圈多家服务场所制造事端。 此次事件中,她趁陈浩转身取工具时贴近其背部,若非店主及时闪避,正在进行的颈部剃刮作业极可能造成动脉损伤,苏州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指出,美发工具造成的创伤中,38%发生在操作者受外力干扰的瞬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行为模式的特殊性。不同于普通纠纷,张某在得逞后呈现异常情绪反应:面对陈浩"这是第五次报警"的警告,她竟笑着模仿剪刀开合动作,心理专家分析,这种将危险行为娱乐化的倾向,可能源于认知功能障碍与社会行为规范的脱节。 园区公安分局的处置记录显示,该女子此前曾因在超市故意推倒货架被批评教育,但始终未进行精神鉴定。 事件引发的舆情争议,折射出公共安全治理的复杂面向,从法律层面看,《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明确禁止寻衅滋事行为,但实践中对"未造成实质伤害"的反复侵扰缺乏有效制约,陈浩店铺的监控证据虽清晰完整,却因损害结果轻微难以启动刑事程序,这种"违法成本洼地"效应,客观上纵容了边缘行为的滋生。 商家自主防范的局限性同样凸显,为预防类似风险,"风尚造型"曾在2024年加装智能感应门铃,但过度的安防措施反而影响正常经营——数据显示,安装门禁系统后,该店客流量下降15%,部分顾客反馈"像进监狱探视"。 这种安全与便利的悖论,在2025年中国商业联合会调研的200家商户中普遍存在。 当每声"开玩笑"都能被准确识别其安全边际,当每次举手投足都自带无形的文明标尺,我们的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安全与温情的共生共荣。
为什么苏州没有机场?
【11评论】【5点赞】
用户65xxx53
抽5鞭子就治好了
古越族
警察主要任务不是查赌博,酒驾,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