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短剧公司累死累活干了三年编导,一部剧意外爆火,平台流水据说几百万,老板在庆功宴上春风得意,揽尽功劳,转头却只象征性地给了我三千块奖金! 说什么是“团队努力,年轻人要看长远”。我心里那个憋屈啊,像吞了只苍蝇。同事老王拍拍我肩膀,劝我:“仁叔,这行水深,老板吃肉你喝汤就不错了,别较真。”可我看着银行卡余额,再想想嗷嗷待哺的房贷和父亲不时住院的医药费,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我不信邪,深夜偷偷登录公司后台,想看看真实数据,不查不知道,一查吓得我手脚冰凉——老板不仅克扣了我的业绩奖金,还涉嫌伪造播放数据,骗取投资人的巨额资金!当我鼓起勇气,拿着初步证据想找老板理论时,他却皮笑肉不笑地威胁我:“你都38了,能在这行混口饭吃就不错了,别自毁前程。外面大把年轻小孩等着取代你,你出去还能干啥?”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掉进了冰窟窿,难道人到中年,连讨个公道都这么难吗?这行业的光鲜亮丽背后,竟是如此不堪的潜规则! 我在这个二线城市漂了十多年,从最初的广告策划转行到短视频,再到如今火热的短剧,一路摸爬滚打,自认对内容创作还有点热情和想法。大学毕业后留在滨城,买了套不大但温馨的房子,每月房贷压得我喘不过气。妻子偶尔抱怨我加班太多,没时间陪她,但更多时候是默默支持。我穿着优衣库的基础款,用着刚换的国产手机,每天通勤挤地铁,唯一的放松就是深夜刷刷短视频平台,看看行业动态,或者周末去跑跑步,喝杯咖啡放空自己。38岁,一个不上不下的年纪,顶着中层管理者的帽子,拿着税后三十几万的年薪,听起来还行,但只有我自己知道,焦虑像影子一样跟着我。尤其这几年,互联网寒冬论调四起,身边“35岁危机”的例子比比皆是,我生怕哪天就被更年轻、更能卷的新人拍死在沙滩上。 这次爆款短剧的成功,本以为是职业生涯的一个新起点,能让我暂时松口气,谁知道却成了看清现实的残酷一课。老板那副嘴脸,那句“你都38了”,像根刺一样扎在我心里。老王说得对,这行水太深,但我不能就这么认栽。愤怒过后,我冷静下来,直接硬刚风险太大,被行业“封杀”不是没可能。我悄悄收集了更完整的后台数据截图、合同条款中的模糊地带以及老板在内部会议上吹嘘造假的话术录音。这些证据,暂时按兵不动,不是为了勒索,而是为了自保,或者在最关键的时候,能给我一个谈判的筹码。 那段时间,我白天在公司假装若无其事,晚上回家就开始疯狂学习。人工智能不是火吗?我开始研究AI写作工具、视频剪辑软件,看能不能提高效率,甚至辅助创作。直播带货不是热吗?我关注了几个头部主播,分析他们的选品和话术,虽然我不适合抛头露面,但了解总没坏处。我还联系上了一个大学同学赵强,他几年前就离开互联网,自己搞了个小型的文化工作室,虽然规模不大,但做得有声有色。赵强听了我的遭遇,骂了我老板几句混蛋,然后劝我:“仁叔,别在一棵树上吊死。你的编剧能力和对市场热点的把握是核心竞争力,现在短剧这么火,平台多的是,不一定非要给他打工。或者,干脆出来自己干?” 赵强的话点醒了我。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偷偷接一些私活,给别的平台或者小团队写短剧脚本。起初只是想赚点外快,弥补一下被克扣的奖金,没想到反响还不错。有两部我写的剧本,虽然没大爆,但也小有水花,合作方对我评价很高。这让我重拾了信心,原来我的价值,并不需要那个黑心老板来定义。我意识到,38岁不是劣势,多年的行业经验、对人性的洞察、更成熟稳重的心态,这些都是年轻人暂时不具备的。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和尝试,我终于下定决心。我没有选择直接举报老板(那可能两败俱伤),而是找到了一个更合适的时机,在一个投资人对公司数据产生怀疑、内部开始动荡的时候,我递交了辞职信。老板试图挽留,甚至暗示可以给我加薪升职,但我只是平静地告诉他:“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大概也知道我手里有东西,没再过多纠缠。 【仁叔干货总结】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几点: 核心能力是根本: 无论行业怎么变,你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立身之本。不断学习新东西,保持竞争力。 保留证据,学会自保: 职场复杂,遇到不公时,保留好对自己有利的证据(邮件、聊天记录、录音等),不是为了攻击,而是为了在必要时保护自己。 多条腿走路,探索副业: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谨慎尝试副业,既能增加收入,也能拓展可能性,关键时刻或许能成为退路。 人脉是重要资源: 职场不是单打独斗,维护好与同事、前同事、朋友的关系,关键时刻他们可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帮助或机会。 年龄不是限制,心态决定一切: 别被“35岁危机”吓倒。经验和阅历是财富,保持开放心态,勇于尝试新事物,中年人一样可以活得很精彩。
我在短剧公司累死累活干了三年编导,一部剧意外爆火,平台流水据说几百万,老板在庆功
仁叔讲真故事
2025-04-26 12:14: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