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再下一城,感谢青岛老铁即将送来的家电生产系统

数据读城 2025-04-26 22:57:19

印度制造能否超过中国制造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中国民众普遍认为不大可能,但中国业界却认为大有可能。 印度制造已经有了由中国企业送去的稳定电力系统、先进的炼钢高炉、完善的智能手机生产线、接近完善的汽车生产线、全球单系列产能最大的煤制化肥项目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制造业基础。 甚至于,与当年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中国制造相比,有中国企业相助,印度制造有着更加有力的产业底蕴。 比如现在,印度制造即将拥有一个完备的家电生产系统。 这是印度又一次对中国企业的精准狩猎,被狩猎的目标,正是正冀望在印度红火发展的海尔电器。 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海尔电器印度公司的50%以上股份将被印度的主要家族办公室购买得到。 这个可生产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热水器、微波炉、厨房电器等家用电器的企业可能将以约10亿美元的价格本地化,成为印度巨头家族的又一颗新明珠。 而据公开消息显示,2024年海尔电器印度公司的收入首次超过10亿美元,按照其发展计划,2027年收入将达20亿美元,以3年时间收入翻番。 然而,如果本地化被顺利执行,2025年该公司的10亿美元收入和2027年的20亿美元收入都将属于印度。 而印度付出的代价,只有10亿美元左右。 此举是印度对在印中企的惯常做法,已经有了非常完整的流水线操作:中国企业在印签下大单,获得印度高层的拥抱,中企垫资或自资建设生产线,项目投产实现印度市场销售,成为印度市场的头部企业——然后就是被罚没高额收入,被责令必须本地化,剥离50%以上股份给予印度巨头——印度完成某个细分行业的产业升级。 印度屡试不爽,中企乐此不疲。 按照国际经济学者给印度业界出的主意,印度就该如此步步蚕食中国制造的市场份额和生产能力,从低端且供应链复杂度低的细分行业入手(比如家电等),逐步向供应链复杂度高的细分行业攀爬(比如新能源汽车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操作难度更低且利润稳定,有心操作的印度企业可以逐步完成升级且减轻舆论压力,甚至不易引起中国企业的反感或反抗,甘愿为印度制造的能级跃升排忧解惑,直到中国制造被印度制造完美复刻。 要知道,目前让印度沾沾自喜的苹果产业链,就是订单从中国迁移而来,而印度手机制造的基础,正是由中国企业打下的,但这也只是印度的面子工程,果链的附加值基本被美中日韩四国牢牢掌握。 再结合当下的全球经济形势,有一个问题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当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中心(中国)正被全球最大消费中心(美国)所针对性制裁,那么印度应当如何把握此次机会? 而答案就是,把在印中企的50%甚至更多股份变成印度企业所有,对还没有到印建厂的中国企业抛几个媚眼再伸出橄榄枝:来吧,这里没有对美高关税,这里,一切都有。

0 阅读:26

评论列表

可愛劉

可愛劉

5
2025-04-27 09:58

本地化也是个解决方式吧,现在形势天天变,早打算也好

投手

投手

3
2025-04-27 09:58

中资企业在国外单打独斗也吃了不少亏,本地化其实也可以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