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上海社科院研究院陆震曾说:“食品安全问题全是故意犯罪,没有一个是失误!

谈天鉴夕朝 2025-04-26 23:43:52

一针见血!上海社科院研究院陆震曾说:“食品安全问题全是故意犯罪,没有一个是失误!从毒奶粉到毒食用油,全部都是故意而为之。” 上海社科院陆震研究员这话真是戳到了痛处。就拿 2008 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来说,企业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这哪是失误?完全是明知故犯。 三聚氰胺是化工原料,根本不能吃,加到奶粉里就是为了蒙混过关 —— 当时检测蛋白质含量用的是凯氏定氮法,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能让检测结果看起来蛋白质达标。 企业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东西有毒,可还是这么干了。结果呢?29 万婴幼儿吃出毛病,6 个孩子没了命。事后查出来,这种操作至少从 2005 年就开始了,三鹿集团早就知道问题,还偷偷回收过问题奶粉,直到被媒体曝光才不得不承认。 这还不是孤例。地沟油的事儿更让人恶心。有些黑心作坊从下水道捞油,用泔水、废弃油脂加工成食用油,再低价卖给餐馆、小商小贩。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些油里有致癌物?当然知道。 公安部 2012 年就专门发通知,明确地沟油犯罪最高可判死刑。可直到现在,还有人铤而走险。 2025年广东揭阳有个商家在猪肉丸里加硼砂,硼砂毒性多大?成人吃 1 克就中毒,5 克能要命,婴幼儿 2 克就能致死。但商家为了让肉丸更有弹性、卖相好,还是偷偷加了,最后被判了三年四个月。 瘦肉精的事儿同样触目惊心。湖北刘襄从 2007 年开始非法生产瘦肉精,卖给养殖户。他自己就是化工出身,知道瘦肉精会让猪内脏残留毒素,人吃了会心悸、恶心,甚至中毒死亡。 可他为了赚钱,还是搞了个地下工厂,三年时间生产了 1800 多公斤,非法获利 300 多万。最后他被判死缓,同案的人也都判了重刑。这些案例里,哪一个是操作失误?全是故意投毒。 企业为啥敢这么干?说白了就是利益驱动。三聚氰胺成本低,加到奶粉里能省下大量真奶粉的钱;地沟油收购价只有正常食用油的三分之一,利润高得吓人;瘦肉精能让猪多长瘦肉,卖相好价格高。 这些黑心商人眼里只有钱,根本不管消费者死活。更可气的是,有些企业还搞 “技术创新”,比如把工业酒精当食用酒精勾兑白酒,结果导致 5 人死亡。这种行为,说是谋财害命一点不为过。 陆震研究员说得对,这些问题的根子在法治不严。你看三鹿奶粉事件,虽然判了死刑,但整个行业的整改直到现在还在进行。 要是早把处罚提到终身监禁,让那些黑心老板一辈子出不来,谁还敢铤而走险?现在有些国家对食品安全犯罪判得极重,比如美国卖有毒食品最高可判无期徒刑,欧洲有些国家甚至能判到几百年。 咱们国家虽然也在加强打击,但对比来看,量刑还是偏轻。就像地沟油案件,很多人判个几年就出来了,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说到底,食品安全不是技术问题,是良心问题。企业明知有毒还添加,监管部门要是不严惩,消费者的命就像草芥。 只有让违法者付出惨痛代价,才能堵住这些漏洞。就像陆震说的,人性的善良是软弱的,没有严刑峻法兜底,再怎么呼吁道德都没用。 信息来源—凤凰网财经《上海社科院陆震:不安全食品影响的其实是低收入的人》

0 阅读:41
谈天鉴夕朝

谈天鉴夕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