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的某天,一个年轻小伙敲开了陈赓妻子傅涯家的大门,傅涯刚开门,对方就开口

时说历史 2025-04-27 00:30:10

1946年的某天,一个年轻小伙敲开了陈赓妻子傅涯家的大门,傅涯刚开门,对方就开口道:“傅涯阿姨,我是陈赓的儿子啊!”这句话让傅涯有些不知所措,那么这个小伙是不是陈赓的儿子呢?

这个前来认亲的男子叫陈知非,他的确是陈赓的儿子。

傅涯之所以会不知所措,是因为陈知非并不是她亲生的,而是陈赓前妻王根英所生。

早些时候陈赓便告知了傅涯,自己阔别了十三年的儿子陈知非要来,傅涯心理已做好预设。

但见时不免还有些不习惯,随后傅涯热情地接待了陈知非和跟陈知非一起来的姨母。

纵观陈赓的一生,他一共有两个妻子,第一任是同样从事革命工作的王根英,第二任就是现任妻子傅涯。

陈赓和陈知非的相知相识都非常地具有浪漫色彩,陈赓在当时从事上海的地下工作,而扮演的角色是工人夜校的教员,他的教学模式深受学员的喜爱。

而当时王根英是那个夜校的学生,她求知若渴,非常热爱学习,每次课程结束了之后,都要追着陈赓问问题。

陈赓也十分乐意为王根英解答,两人在日常频繁的交往中相互知晓了对方身上的闪光点,慢慢的暗生情愫便在坦白心意后走到了一起。

两人的求婚过程也与众不同,那是1927年的时候。

中共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陈赓和王根英皆在其中,在休息间歇,陈赓让同志把自己的求婚书传给王根英,但是那个时候王根英想要生活的重心放在革命工作上,便把求婚书贴到了墙上,以表自己的回答。

陈赓没有放弃,又写了一封求婚书过去,而王根英依旧是同样的动作,几次下来之后,同事们也都知道了。

再后来陈赓和王根英顺利结婚,这要说一嘴周总理和邓颖超夫妇,他们见陈赓对王根英如此执着真情,又了解到王根英对陈赓也是有意的,便亲自去做王根英的工作。

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同时存在的,陈知非听了周总理和邓颖超夫妇的话,颇为感慨,觉得他们说得也对,便答应了陈赓的求婚。

婚后没几年,两人便有了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前来认亲的陈知非。

知非的意思就是“知晓是非”,可见陈赓和王根英是多么明事理的一对夫妻啊,他们把精力都用在了革命事业上。

一九三三年陈知四岁的时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政府逮捕了王根英,原因未详。

为了保护陈知非的安全,便把他送到了老家舅舅那里去,这个时候陈赓也因为革命的需要而被迫离开了陈知非。

陈知非虽然小小年纪,但是那个时候的他,对爸妈有了很清晰的记忆,在成长的过程中陈知非一直非常想念他的父母。

这种思念在无数封家书中持续到了抗战爆发,蒋介石释放了王根英,王根英立马回家见阔别已久的儿子。

陈知非非常激动,但是王根英却没有久待,又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去了。

陈知非除了每天思念母亲,想得更多的是希望母亲平安归来。

但是这一次的希望失去了效用,日本人在汉奸的情报下围攻了学校,王根英本来也得到了情报,和学校里的同事以及学生转移。

但是她突然想起有非常重要的革命文件没有拿,于是折返。可惜中途遇上了日本兵,王根英不幸遇害。

得知这个噩耗的陈赓悲痛欲绝,后来他想只有自己更加投入的工作,才能告慰妻子的在天之灵。

正是这段时间,陈赓结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傅涯。

两人没有那么多浪漫的相知相识的故事,更多的是志同道合的相守。

婚后傅涯为陈赓生下了儿子,陈赓非常高兴,取名为陈知建。

但是陈赓每每看到陈知建都会想到前妻王根英给自己生的儿子陈知非,内心非常思念陈知非。

抗战胜利后,陈赓给远在老家的陈知非写信,让他一同过来住。

陈知非收到消息后,便和他的姨母一起启程寻找信纸上的地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也就是最开始那一幕。

从此以后,陈知非就和陈赓以及傅涯住在一起。傅涯用自己的行动消除了自己与陈知非的隔阂,母子情谊不断深厚,一家人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

陈知非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很快考入了北方一所大学读书,并且在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而陈赓和傅涯的故事还在继续,后来傅涯又为陈赓生下了一个女儿。

女儿生下来的样貌可能不符合大众的审美,但是陈赓依旧非常爱他的女儿,给她取名为陈知进。

正是因为有像陈赓、傅涯、王根英他们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我们的国家才会这么美好!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