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59亿元,同比下降3.3% ;上海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057亿元,同比下降1.1% ,均呈现消费下降态势,原因如下:
共性因素
• 内需不足,消费结构调整:京沪消费基数大,消费品中弹性较大的非必需品消费占比较高。当经济环境变化,消费者对未来预期下降时,会优先削减非必需品支出,受内需不足冲击明显 。
• 汽车消费受限:两地车牌政策严格,获取车牌难度大、成本高,即便有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汽车消费仍表现不佳。北京3月汽车消费额同比下降20.2%,上海下降18.5%,远低于全国5.5%的增长水平 。
• 房价下跌影响:2021年下半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整,京沪二手房价格下跌,房产市值缩水,虽不直接导致现金流出,但打击居民信心,抑制家庭消费意愿 。
• 收入增速因素: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5.5%,北京和上海分别为5%和4.6% ,低于全国平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不佳甚至减少,拖累了消费支出。
• 特定消费减少:外资撤离、商务活动变化,以及“八项规定”影响,两地餐饮消费下滑,一季度上海、北京餐饮消费额分别下降3.4%和3.8% ,而全国餐饮收入是上涨4.7% 。
差异因素
• 北京:3月消费市场格外低迷,单月消费总额同比下降9.9% ,大幅拉低一季度整体数据。除金银珠宝因金价上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音响增长外,多数消费品类下滑,如通讯器材、汽车等 。
• 上海:虽整体消费降幅小于北京,但消费券等短期刺激政策未能形成长期拉动。消费结构中,汽车、办公用品等品类下降明显 。
京沪作为超一线城市,消费下降需重视。基金[超话]
用户17xxx16
数据比较真实,这是唯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