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山东一位老汉弥留之际,把女儿叫到身边,指着身下的席子说:“我走了以后,你千万不要把这张凉席扔了,这可是一件罕见的宝贝。” 谁想,33年后,这个女儿却将凉席免费送人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也是给小编最大的支持,感谢! 这位老人名叫孙某,民国时期在一个当铺当账房,他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这个宝贝的,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一直将其秘而不宣,原来这张席子并非寻常竹席,而是清代宫廷御用的"象牙丝席"。 其实这件珍品最初是被一名小太监在皇帝和慈溪出宫逃难时,趁着混乱从宫中偷出后,贩卖给一位姓丁的富商,当时富商用5块黄金买下,但后来丁家遭遇变故家道中落,丁家的后代就将这个凉席以200大洋的价格卖给了当铺,当时正是孙某收的这个凉席,他看出来这个凉席的不凡之处,于是自掏腰包买了下来。 这张象牙丝席的制作工艺堪称鬼斧神工,每根象牙丝的宽度仅0.5毫米,需要极其精湛的手工技艺才能完成切割和编织,整张席子长2.03米、宽1.23米、重量2.2公斤、厚度仅0.1厘米既轻薄如纱又坚韧耐用,最神奇的是它不仅冬暖夏凉,还会在黑夜中散发出柔和的白光,古人还认为它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定魄"的药用价值。 孙某去世后孙秀英将席子小心收藏,直到1963年这件国宝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当时新成立的烟台博物馆正在征集文物,首任馆长史征夫带队来到牟平县寻宝。 当时村里人就将孙秀英家有个宝贝的消息告诉了博物馆,于是馆长史征夫就找到孙秀英说明来意想要看看她家收藏的宝贝,起初孙秀英并不想让博物馆的人员看,毕竟父亲临终前特意交代过要好生保管。 但在村长的劝说下孙秀英最终拿出了自家的宝贝凉席,经过专家鉴定,这张席子被确认为清代宫廷御用的象牙丝席,全球仅存不到10件,是绝无仅有的珍品。 馆长史征夫当即表示想要购买这件凉席,但孙秀英并不想卖,这不仅是父亲的遗物,更承载着她三十多年的回忆,然而当她了解到象牙丝席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后,最终孙秀英决定将其无偿捐献给国家。 博物馆史馆长很是感动,得意申请500元奖励给了孙秀英,这笔钱在当时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村民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赞叹她的无私。 1964年,这张象牙丝席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全国文物展览,轰动一时,专家们惊叹于它的完好程度,称其为"国宝级文物",孙秀英也因此被评为"文物保护模范",其事迹登上了《人民日报》。 如今由于全球禁止象牙贸易,象牙丝席的制作工艺已成绝响,这使得现存的象牙席不仅是珍贵文物,更是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 参考资料:《烟台博物馆文物档案》
1930年,山东一位老汉弥留之际,把女儿叫到身边,指着身下的席子说:“我走了以后
戴梦维苏苏
2025-04-27 12:52:42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