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常说 “民以食为天”,可这年头,种地的农民却成了最揪心的人。最近河南一位种甘蓝的农民大哥,算是把 “谷贱伤农” 这四个字尝了个透心凉。十亩地,两万块钱的种子钱砸下去,起早贪黑浇水施肥,谁能想到,如今一斤甘蓝就卖两毛钱,拉到市场上摆一天,连个问价的人都没几个。 大哥蹲在地头,手里攥着颗带虫眼的甘蓝直叹气。他说播种时想着多上点好肥,让甘蓝长得瓷实点、卖相好点,哪成想现在卖相再好也没人要,雇人收菜的工钱都快搭进去了。 他算了笔账,刨去种子、化肥、农药、浇水电费,还有雇人耕地收菜的钱,每亩地成本少说两千块,十亩地就是两万块。 现在一斤才两毛,就算全卖光,也就刚够种子钱,一年汗算是白流了。这话听着扎心,可更扎心的是,这样的事儿压根不是个例。 刷个朋友圈都能看见,网友们跟约好了似的,纷纷晒起了老家的 “白菜价” 农产品:有人说老家的包菜一斤才一毛钱,烂在地里都没人愿意拉。 有人说蒜苔丰收了,可收购商给的价低得离谱,家里老人干脆直接送邻居了,反正拉去市场卖,油钱都不够。还有人说西葫芦九分钱一斤,摘下来拉到菜市场,摊位费都比卖菜的收入高,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一车西葫芦烂在地里。 这菜价低成这样,可咱们去超市一看,甘蓝咋也得卖一块多一斤呢?这中间的差价到底被谁赚走了?农民这儿两毛钱卖不出去,消费者那儿一块多买着贵。 就拿这甘蓝来说,农民把菜从地里收上来,得拉到当地的批发市场吧?这时候就有第一道坎 —— 收购商。收购商开着大卡车来,张口就压价:“现在行情就这样,你不卖有的是人卖,反正这菜放两天就烂,你看着办。” 农民耗不起啊,只能咬咬牙低价卖了。 收购商收了菜,转手就卖给批发商。 批发商也不简单,人家得算上运输费、保鲜费、仓储费,还有自己的利润,这价格就得往上加一层。 等菜到了零售商手里,超市得算房租、算人工、算损耗,再加上自己要赚的钱,价格又得往上提一提。 这么一路下来,从农民手里的两毛钱,到消费者手里的一块多,中间的差价就被各个环节分走了,可最辛苦的农民,却只能拿到最可怜的那一小口。 有人可能会说,那农民自己拉去卖不行吗?咱都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农民种了十亩地的甘蓝,少说也有上万斤,自己拉着去菜市场卖,得租货车吧?得占摊位吧?还得搭上好几天时间。 万一卖不完,剩下的菜全烂车里,损失更大。 现在好多城市里的菜市场摊位费可不便宜,就算咬咬牙租了摊位,能不能卖出去还两说呢。 你看看那些起早贪黑在路边卖菜的老农,有时候守一整天,也就卖出去百八十斤,赚的钱连饭钱都不够。 这“谷贱伤农 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农民在市场里太弱势了。咱们种的东西都是大路货,没啥定价权,行情好的时候跟风种,行情差的时候扎堆卖,最后只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就像这位种甘蓝的大哥,去年看别人种甘蓝赚了钱,今年就跟着种,谁知道今年行情一下子崩了。可农民哪有啥市场预判能力啊,他们能做的,就是埋头把地种好。 说到底,还是盼着视频里大哥那上万斤甘蓝,能借着媒体报道有个好出路。 信源:都市报道
老百姓常说“民以食为天”,可这年头,种地的农民却成了最揪心的人。最近河南一位种
完蛋我被土豪包围了
2025-04-27 15:22:43
0
阅读:34
用户18xxx35
有人说粮食价格是国家控制的,不知道蔬菜的价格是不是也是国家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