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许世友听说部队有一位出身武当的女侠,便想要切磋一番,他好歹也是出自少林,于是便想要和她比试一下,到底是少林厉害还是武当厉害?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3年,川陕根据地的红军营地里,流传着一件新鲜事:红四方面军中出了一位武当派的女侠,武艺高强,连壮汉都未必是她的对手,这传闻传到副军长许世友耳中,他摸着下巴,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许世友自幼在少林寺习武八年,刀枪拳脚样样精通,战场上更是以勇猛著称,人称“活张飞”,听说有个武当女侠,他心痒难耐,想试试究竟是少林的硬功夫厉害,还是武当的柔劲更胜一筹,这场比武,不仅是两位武者的较量,更成了红军队伍中的一段传奇。 许世友的武艺,源于嵩山少林寺,八岁入寺,他劈柴挑水练根基,梅花桩上练轻功,练就了一身硬桥硬马的功夫,出寺后,他投身革命,凭着一把大刀和一腔热血,在黄安战役中冲锋陷阵,砍断三指粗的树枝,杀得敌人闻风丧胆。 毛泽东听闻他的事迹,称赞道:“一身好武艺,革命需要这样的猛将。”许世友对自己的功夫颇为自信,军中少有对手,可当他听说红四方面军中有一位名叫何子友的女战士,出身武当,武艺不凡,他按捺不住好胜心,决定找她切磋一番。 何子友的成长经历,远没有许世友那样显赫,她生于四川一户贫苦人家,幼时瘦弱,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十岁那年,她被送到当地拳房做杂工,扫地擦桌,端茶递水,拳房是男人的天下,她却对武术着了迷。 每天干完活,她偷偷观察武师们练拳,晚上借着月光在院子里比划,她的勤奋被武当名师李德源看在眼里,李德源见她天赋异禀,破例收她为徒,传授武当拳法。 何子友苦练不辍,山间跑步,树下打拳,手掌磨出厚茧,身法却越发灵动,五年下来,她从病弱小女孩练成了能单掌劈开青砖的“何铁拳”,1932年,红军来到她家乡,她被革命的理想点燃,毅然参军,加入红四方面军。 比武的消息传开,红军战士们兴奋不已,1933年的一天,川陕边界的一块空地上,战士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许世友身形健硕,抱拳行礼,眼神中带着几分试探。 何子友身材纤细,文静地回礼,手腕一翻,露出练功留下的老茧,两人开场试探几招,许世友使出少林拳法,刚猛迅疾,拳风呼啸;何子友则以武当身法应对,步法轻盈,招式如行云流水,许世友一记“黑虎掏心”,何子友侧身一闪,借力卸力;他再使“鹞子翻身”,她已绕到身后。 二十几个回合下来,双方额头见汗,场边战士屏息凝神,最终,许世友瞅准时机,收势跳出圈外,哈哈大笑:“好个四两拨千斤!武当功夫名不虚传!”何子友脸颊微红,谦逊道:“您让着我了。”这场点到为止的平局,让少林与武当的较量成了军中佳话。 比武之后,许世友与何子友各自在战场上大展身手,许世友带领敢死队夜袭敌军指挥部,大刀挥舞,砍得刀刃卷曲,敌人闻风丧胆,何子友则在侦察任务中显露身手。 她曾带队翻山越岭,扮成回娘家的媳妇,从敌人眼皮底下绑回一名参谋,情报为红军胜利立下大功,长征途中,队伍断粮,她用石子当暗器,打下野兔,为受伤战士补充营养。 许世友听说后,特意拿牛肉干换了两只兔子,笑着说要给战士们补身子,两人的友谊从比武开始,延续到战场,武术精神融入了革命理想。 抗战爆发后,许世友在胶东打出“许和尚”的威名,率部与日寇周旋,何子友则在皖南组织武装工作队,带领老乡躲避扫荡,有一次,她守在山洞口,用长矛挑翻数名日军,护住乡亲安全。 她的英勇事迹传到延安,朱德称赞:“红军里藏龙卧虎!”新中国成立后,两人在南京重逢,许世友已是军区司令员,何子友在后勤战线干得有声有色。 一次军区联欢,战士们起哄让两人再比划,许世友摆手笑道:“老胳膊老腿,比不得当年了。”何子友接茬:“现在比腌辣白菜还差不多!”引得众人哄笑。 晚年,何子友在干休所教孩子们太极拳,叮嘱他们“强身健体,保家卫国”,许世友托人送来回忆录,扉页题字:“巾帼不让须眉。”这场1933年的比武,没有分出高下,却让少林与武当的精髓在革命中交融,许世友与何子友用一身武艺,书写了保家卫国的传奇。 他们的故事如大别山里的毛竹,单根不起眼,聚在一起却成了民族的屏障,少林与武当的争论或许永无定论,但在红军队伍中,这两位武者用行动证明:武术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国为民的信念与担当。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文汇报——《她敢与许世友比武,是身怀武当“神化五毒雷电殛手”等绝技的女红军......》
1933年,许世友听说部队有一位出身武当的女侠,便想要切磋一番,他好歹也是出自少
如梦菲记
2025-04-27 15:41: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