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师曾作为退休新华社记者,前往山西临汾隰县寨子乡推介当地玉露香梨和玉泉寺的行为,需结合其身份背景与职业规范进行多维度评价: 一、行为性质分析 1. 文化推广与社会价值 隰县近年来通过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玉露香梨是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玉泉寺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师曾的推介若基于客观事实,有助于传播隰县特色文化与产业成果,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导向,具有一定社会价值。 2. 退休人员行为边界 根据新华社《记者采访行为规范》,在职记者需避免经营活动与利益关联。退休后虽无在职约束,但作为前国家通讯社记者,仍需注意维护媒体公信力。若其推介行为未接受商业报酬、未以职务身份为地方背书,则属于个人公益行为;反之若涉及利益交换,则可能违背职业道德。 二、合规性评估 1. 潜在风险点 - 利益冲突:若推介与商业合作挂钩(如收取推广费、参与旅游项目分红),可能违反“不得借采访谋私利”的规定。 - 信息真实性:需确保推介内容无夸大或虚假宣传,如玉露香梨的品质描述、玉泉寺的历史价值等,需与官方信息一致。 - 身份使用:若以“新华社记者”名义进行推介,可能误导公众认为其代表官方立场,需明确标注个人身份。 2. 正面意义 若行为纯粹为公益宣传,且未涉及利益关联,则体现退休媒体人对地方发展的关注,符合“传播真相、服务社会”的职业精神。隰县通过文旅融合实现脱贫的案例,也值得通过媒体传播扩大影响力。 三、改进建议 1. 明确行为性质:建议唐师曾在公开推介时声明个人身份,避免与官方宣传混淆。 2. 规避利益关联:若参与商业活动,需提前向原单位报备,确保符合退休人员管理规定。 3. 强化事实核查:对隰县农旅资源的数据(如梨果产量、文化遗产保护成效)需引用权威来源,如政府公报或文旅部门发布的信息。 结论 在无证据表明存在利益输送或虚假宣传的前提下,唐师曾的推介行为可视为退休媒体人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尝试。但需警惕潜在合规风险,确保个人行为与新华社记者的职业伦理要求保持一致。
唐师曾作为退休新华社记者,前往山西临汾隰县寨子乡推介当地玉露香梨和玉泉寺的行为,
阳泽看生活
2025-04-27 16:15:14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