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一次会议上,林徽因指着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鼻子骂:“我林氏满门忠烈,你算个什么东西?”满座皆惊,一向温和的林徽因,为什么如此愤怒? 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家里在清末民初那可是响当当的忠义之家。1911年黄花岗起义,她的叔叔林文民、堂叔林尹民、堂兄林觉民,三人壮烈牺牲,史称“黄花岗三林”。这三人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成了后人敬仰的英雄。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也不是省油的灯,留学日本回来后投身政治,反抗军阀张作霖,最后在战场上为国捐躯。这样的家庭,忠烈精神刻在骨子里。林徽因从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家国情怀早就成了她的一部分。所以,当她喊出“我林氏满门忠烈”,这话不是随便说说,那是带着血泪的分量。 林徽因可不是光靠家族名声吃饭的人,她自己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五岁开始学古文,少年时进教会学校,英语溜到能跟外国人聊得飞起。1924年,她跟梁思成一起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成为中国最早钻研这门学问的女性之一。回国后,她跟梁思成跑遍大江南北,考察古建筑。1937年,他们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唐代佛光寺大殿,这可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大事件,震动了学术圈。除了建筑,她还是个诗人,写出来的文字细腻又有深度,透着对文化和生活的热爱。她不是那种空谈的才女,而是真刀真枪干实事的人。 1953年,新中国刚成立没几年,北京的城市规划成了大问题。当时的副市长吴晗提出,要拆掉古城墙和牌楼,说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推动现代化。这想法在当时听着挺实际,毕竟新社会要新气象嘛。可对林徽因和梁思成来说,这简直是拿刀割他们的心。他们觉得这些古建筑是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拆了就等于自毁家底。梁思成先站出来反对,说完全可以通过别的办法解决交通问题,不用动这些历史遗产。林徽因也跟着讲道理,强调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可吴晗不买账,还甩了句轻蔑的话,大意是林徽因他们太守旧,出身也不咋地,别瞎掺和。这话可捅了马蜂窝。 吴晗那句轻蔑的话,直接点燃了林徽因的怒火。她猛地站起身,指着吴晗鼻子就开骂:“我林氏满门忠烈,你算个什么东西?”这话听着冲,但背后有深意。第一,她是在捍卫家族荣誉。林氏满门为国牺牲,吴晗却拿她的出身说事,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羞辱,也是对她家人血泪的践踏。第二,她愤怒的还不光是个人恩怨,更是文化遗产的命运。林徽因一辈子都在为保护古建筑奔走,吴晗要把这些拆了,她怎么能忍?她这声吼,是对轻视传统的抗争,也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 林徽因的愤怒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她一生的缩影。她背着家族的忠烈史,扛着文化保护的责任。吴晗那句话,就像一根针,刺中了她最敏感的地方。她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觉得现代化不能以牺牲历史为代价。可惜,她的坚持没挡住拆迁的步伐,北京的古城墙和牌楼还是被拆了不少。但她那声怒斥,却成了传奇,提醒后人别忘了文化的根。 林徽因这一生,真可以用“才情与担当”来概括。她用学问守护古建筑,用勇气捍卫家族荣誉。发现佛光寺大殿也好,怒斥吴晗也好,都是她为文化和历史留下的印记。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者,而是实实在在为国家做事的人。她的故事接地气又有内涵,让人佩服。
1949年,宋庆龄在上海问道:“陈赓,你指挥的军队有多少人呢?”面对师母询问,陈
【3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