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次可是彻底亮底牌啦!4月24号,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放话,一旦西方国家发动侵略,俄罗斯绝不客气,核武器可不是摆设。这态度,简直硬气到不行!为啥俄罗斯这么强硬?俄罗斯这是被步步紧逼,实在没辙了。
绍伊古的核威慑言论绝非空穴来风,2024年8月美国财政部对俄罗斯实施了史上最严厉的制裁,近400个实体和个人被列入黑名单,其中包括28家中国企业,涉及半导体、机械工具等关键领域。
这已经是自俄乌冲突以来美欧发起的第18轮制裁,能源出口受限、技术供应链断裂、金融资产冻结等"组合拳",让俄罗斯经济陷入窒息。
以能源为例,欧盟曾是俄罗斯天然气最大买家,2021年占其出口量的45%,但到2023年这一比例骤降至15%,俄气公司2023年亏损高达6290亿卢布,创下25年来首次年度亏损。
尽管俄罗斯将能源出口转向亚洲,2024年对华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增长3.29%至830万吨,但原油价格仍被西方限价机制压制,乌拉尔原油价格一度跌至74美元/桶,仅为冲突前的60%。
现在经济制裁的反噬效应也正在显现,俄罗斯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月年化通胀率飙升至8.88%,面包价格同比上涨22%,牛奶价格上涨19%,连电信和医疗服务也跟着涨价。
尽管俄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21%的高位,但2024年12月通胀率仍攀升至9.5%,核心通胀率更是突破10%,普京在年度直播中承认,"工资增长赶不上物价飞涨",普通民众实际购买力持续缩水。
制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仅悬在政府头上,更刺痛了每个俄罗斯家庭,2024年第三季度,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9.4%,看似亮眼的数据背后,是通胀率以11.1%的速度狂奔。
社会矛盾也正在激化,2024年8月加里宁格勒、圣彼得堡等五个经济发达地区发起脱俄公投,尽管公投结果不具法律效力,但折射出部分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不满。
面对内外交困,俄罗斯的核威慑本质是一场豪赌,绍伊古称俄方保留在遭受侵略时使用核武器的权利,包括应对常规武器攻击。
绍伊古说的核威慑不是终点,而是大国博弈的新起点,当西方挥舞制裁大棒时,俄罗斯用核武器划出了生存底线,这场较量没有赢家:欧洲在能源危机中挣扎,俄罗斯在制裁中蹒跚前行,而全球经济被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用“理性克制”避免了核灾难,今天当俄罗斯的核按钮与西方的制裁绞索对峙时,国际社会更需要搭建对话平台,毕竟在核战争的棋盘上,没有旁观者,只有陪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