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修倔得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人。2018年铃木退出中国市场时,那叫一个干脆,头

文晓小书生 2025-04-28 02:04:16

铃木修倔得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人。2018 年铃木退出中国市场时,那叫一个干脆,头都不回。他放话 “就是死,也不向中国市场低头!” 这话到现在还让人印象深刻。最让人惊讶的是,他居然只收一块钱,就把手里50%的长安铃木股份卖了,那股子决绝劲儿,把整个业界都惊呆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铃木进军中国市场,确实是怀揣着一种“简单”的梦。   作为一个日本品牌,铃木最早进入中国,专注的是小型车市场,那时的中国汽车市场需求比较简单,小车的市场需求巨大。   铃木的经典车型,如铃木奥拓,一度风靡一时,但这股“小车热潮”在中国市场保持的时间并不长。   可是,铃木的“铁人三项”却没有灵活调整。它坚持走的是“小车梦”,简简单单,没想过要挑战一些“大车市场”或者迎接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浪潮。   比如说在那些年,消费者对“空间更大,智能化更强”的需求逐渐增多,但铃木就是固执地坚持“低成本,小型化”的老路,根本没有考虑过转型。   你可能会想,铃木不是在印度市场做得风生水起吗?为什么在中国就这么惨淡呢?其实,虽然铃木在印度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那个市场的特征跟中国差别太大了。   在印度,低成本的小型车更受欢迎,这种市场结构跟中国完全不同。   中国市场早在10年前就逐步进入了“大车”的时代,消费者对豪华车、智能汽车、SUV的需求直线上升,铃木却好像没看见这些变化,继续死磕小型车。   于是,销量逐年下滑。   铃木的决策者们难以接受市场的变化,销量一度跌到了冰点。那些年,铃木的口碑渐渐消失,虽然他们尝试了与长安汽车的合作,但这段合作最终也没有带来预期的转机。   2018年,铃木和长安彻底分手,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这时候,铃木修说的那句话,也许不是单纯的“狠”,而是无奈中的倔强:“就是死,也不向中国市场低头!”   更让人震惊的是,铃木修这次选择了直接甩卖自己在长安铃木的50%股份,而且只收了一块钱。这可真是业界的震撼弹!   有人说,这简直是“认输”式的决绝,别说钱了,就是连面子都不要了。能把自己的资产轻描淡写地处理掉,铃木修的固执恐怕已经达到了一种极致——他似乎更愿意选择放弃,也不愿低头。   回过头来,铃木的失败,绝不是一件偶然的事。它是一个关于固守与变革的典型故事。铃木修坚信“小车战略”,但当市场发生根本性转变时,他却始终不肯放手。   人们常说,“时代是最好的老师”,可铃木修却一再错过了时代的潮流。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消费者对智能化功能的需求、以及人们对大空间的喜爱,铃木的固执让他错失了这些转型的机会。   从铃木退出中国市场的那一刻起,很多人开始反思,倔强真的是好事吗?有时候,倔强并不是一味的坚持,而是要学会适应环境,调整策略。   当你坚持的东西不再适应市场时,或许改变才是生存的唯一出路。   对于铃木修来说,这场市场的失败,也许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选择。退出就退出,他的嘴巴上没提过一丝后悔。   有人说,铃木修做事就是这样:固执、倔强、决绝,即便面临巨大失败,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也许是他性格中的一部分——即使跌倒了,也要站起来再走。   但你看,最终铃木还是要离开中国市场。无论你怎么倔,市场还是有自己的声音。当你不愿意低头,市场会自己给你个答案。   2018年,铃木修的“狠”话依旧留在我们耳边:“就是死,也不向中国市场低头!”   不管他怎么固执,这个决定也深深烙印在了中国汽车历史的篇章里。至于他是否真正从中学到了什么,可能只有铃木修自己最清楚。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

0 阅读:0
文晓小书生

文晓小书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