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8岁的耿保国不顾家人反对,四处借钱凑了100万,买下了3000多平方米的明清老宅。为了能住进这个宅子,耿保国花了数十年进行修缮,只是没想到的是他把自己的大半辈子都搭进去了,那么如今26年过去了,这间明清老宅又变成什么样了?价值又达到了多少? 在我国山西平遥这片浸透历史气息的土地上,藏着一座历经400多年风雨的明清老宅。1997年,一位48岁的漆器大师耿保国,顶着家人的反对声,四处借钱凑齐100万,买下了这座3000多平方米的破院。从此,他一头扎进修缮的漫漫长路,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几十年,大半辈子都搭了进去。 耿保国是平遥本地人,生于1949年,从小就跟漆器工艺杠上了。推光漆器这门手艺,得把生漆一层一层涂上去,再用手掌磨得光亮如镜,费时费力,讲究的是耐心和功夫。耿保国凭着天赋和钻研,愣是把这门手艺玩得炉火纯青,后来还自学绘画,把漆艺和画作融在一起,搞出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他的名气渐渐传开,1994年拿下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8年又被认定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对他来说,漆器不只是谋生手段,更是文化的魂。 1997年,平遥古城申遗成功,政府为了保护古建筑,把一些老宅拿出来拍卖。耿保国一眼相中了“浑漆斋”大院,这地方曾是“日升昌”票号掌柜的家,占地3000多平方米,历史厚重,可惜破得不成样子。拍卖价100万,对当时的他来说是天文数字。他攒的那点钱远远不够,只好跑去银行贷款,又厚着脸皮找亲戚朋友借,总算凑齐了。家人觉得他疯了,花这么多钱买个破院子图啥?他却认定,这宅子是文化的根,修好了能传下去。 买下宅子后,修缮的苦日子开始了。耿保国带着儿子们翻古书,研究晋商建筑的门道,复原设计图。没钱雇人,他就自己上手,换木头、补砖瓦,啥都干。资金不够,他就加班加点做漆器,卖了钱再往宅子里砸。修了几十年,风吹雨打,困难一大堆,他硬是咬牙挺过来了。为了让宅子重现当年的风采,他在门窗上用上了漆艺,墙上画满传统图案,把这地方收拾得既有古韵又有新意。他的孩子们也在耳濡目染中接了班,成了漆艺的新一代传人。 26年后,这座老宅彻底变了样。院落整齐,屋子错落有致,既保留了明清风貌,又多了份生机。它没变成热门景点,也没带来大把钞票,但成了耿保国一家安身立命的地方。如今,这宅子的价值据说已经过亿,2020年就有报道称超1亿元了,现在平遥古城的地位越来越高,估价只会更高。可耿保国并不care这些数字,他常说,这院子是留给后人的,比钱值钱。他还打算把这儿弄成非遗传承基地,让更多人来学漆艺、看古建筑,把文化传下去。 如今,76岁的耿保国还没闲着,照样在大院里忙活,教漆艺、搞保护。他的儿子们也挑起了大梁,成了漆器大师。这座宅子还顺带拉动了当地的文化活动和旅游,耿保国也因为这份坚持成了平遥的文化名人,受人敬重。他没靠老宅发财,却用几十年守护了一份遗产,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1997年,48岁的耿保国不顾家人反对,四处借钱凑了100万,买下了3000多平
落叶随风呀
2025-04-28 09:58: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