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潘德辉回大陆探亲,返回台湾给孙立人带回一张照片,没想到看到照片后,已经88岁的孙立人竟对他行跪谢大礼。 1988年,孙立人收到一张来自大陆的照片,照片里是安徽庐江孙家祖坟前新翻的黄土,摆着三牲祭品,香火缭绕的烟雾模糊了墓碑上的字迹。 八十八岁的老人捧着照片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对着送信人潘德辉扑通跪下磕头,额头重重磕在水泥地上。 这个曾在抗日战场上让日寇闻风丧胆的将军,此刻像个迷路半生终于找到归途的孩子般泣不成声。 时间倒转七十年,安徽庐江县走出的文弱书生孙立人,当年以全省状元的身份考进清华学堂。 本该执笔的手后来握起了枪杆,他在美国普渡大学学完土木工程,转头又考进弗吉尼亚军校。 他的这一选择让同窗们直摇头,都说读书人该去搞建设,他却说:"国都快亡了,还建什么楼?" 1937年淞沪会战,孙立人带着税警总团的"少爷兵"上了前线,这些没打过仗的年轻人在苏州河畔硬扛日军精锐,白天挨炮弹晚上修工事。 有个排长被炸断腿还抱着机枪扫射,临死前对孙立人喊:"告诉家里,我没给安徽人丢脸!"这场仗打完,孙立人全身十三处伤口,军医从他背上取出弹片时说:"再偏半寸就扎进肺里了。" 真正让他名震天下的还是缅甸战场,1942年仁安羌,七百多中国士兵顶着日军飞机大炮,硬是救出七千多英国兵。 英国佬后来送他"东方隆美尔"的称号,孙立人摆摆手:"咱们中国军人不兴这套,打胜仗是本分。"这话传到重庆,老蒋在日记里写:"此人可用,不可久用。" 跟着老蒋退到台湾后,孙立人的日子越来越难熬,他训练的新军个个喊他"总座",却不知道喊"校长"的才是嫡系。 1955年夏天,周至柔突然带着宪兵冲进孙公馆,说是查获"兵变密谋",书房抽屉里搜出本《曾文正公家书》,办案的特务如获至宝:"看!这就是暗号!"孙立人冷笑:"曾涤生教人造反?你们不如说孔夫子要复辟!" 三十三年幽禁岁月,台中向上路的日式宅院成了他的牢笼,院里种着从大陆带来的梅花,花开时总念叨着"庐江老家的梅树该开花了"。 家人偷偷给他带过家乡的麦芽糖,八旬老人含在嘴里眼泪直掉:"甜味没变,就是粘牙。" 医生说他心脏不好要少激动,可收音机里播《黄河大合唱》时,他还是会跟着哼"风在吼,马在叫"。 转机出现在1987年,旧部潘德辉申请回安徽扫墓,临行前孙立人颤巍巍写了封信:"见坟头草深则除之,见碑文漫漶则拓之,见族中老者则代我叩首。" 潘德辉在庐江乡下找到孙家祖坟,发现坟头早被铲平种了红薯。 于是,他掏出孙立人寄来的美金,请当地乡亲重新修葺立碑,照相馆老师傅听说要拍给台湾的老将军看,特意把新墓碑擦了又擦。 照片寄到台湾那天,孙立人把全家叫到跟前,从曾祖父的坟头照看到村口的老槐树,看到最后一张时突然站起来,朝着东北方向扑通跪下,三个响头磕得地板咚咚响。 家人要扶他,他摆摆手:"让我给祖宗赔个罪,五十多年没上坟了。"当晚他让儿子把照片压在枕头下,说这样能梦回故乡。 1990年冬天,弥留之际的孙立人反复念叨:"棺材不要埋,等回老家。"家人把他的楠木棺材摆在客厅,每年清明擦一遍。 2014年清明前夜,孙立人的小儿子摸着泛黄的棺材板说:"爹,再等等,就快能回家了。"窗外的梅树枝桠上,当年从大陆带来的老梅树又开了新花。 信息来源:【党史学习教育】讲党史故事∣抗日名将孙立人
1949年,宋庆龄在上海问道:“陈赓,你指挥的军队有多少人呢?”面对师母询问,陈
【3评论】【13点赞】
烛光
铁骨铮铮的汉子,竟被老蒋害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