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央政府决定收回东交民巷,但以美英为首的列强对此不予理会,毛主席从容淡定地说:“7日之内外军必须撤离!” 东交民巷,位于北京市的中心地带,原名“东交米巷”,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元朝时,这条街道就作为粮食集散地,见证了京城的繁华与昌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的盛衰。 到了清朝,东交米巷依旧是北京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西方列强的到来,使得这片土地开始沦为他们的势力范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东交民巷成为列强的“领土”,这里建立了各种外国使馆,军火库和银行,甚至悬挂着“华夷永分”的标语,严令中国人不得踏入。这一事件标志着东交民巷从一个富饶的市场中心,变成了一个外国列强的象征。 清政府的软弱和北洋政府的无力,使得这一局面长期未曾改变,东交民巷始终没有回到中国人手中。 直到1949年,中国革命成功,毛主席领导的中共中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成立,并开始整顿国内外事宜。虽然北平已经解放,东交民巷仍然被外军占据,这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毛主席对这一局势深感不满。通过亲自指挥和部署,毛主席决定收回东交民巷,完成这项国家尊严的重要任务。为了成功收回东交民巷,毛主席亲自派人进行调查,确保解放行动的顺利进行。 随着中国政府的强势崛起,外部势力开始感受到压力,而毛主席的坚定决策则成为了决定这场外交斗争胜负的关键。 在1950年5月,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了收回东交民巷的要求。毛主席的决策果断而又充满自信,他下令将所有外国军事人员赶出东交民巷。在这项指令下,毛主席亲自发出了最后通牒:“七日内,外军必须撤离!” 这一通牒立即引起了列强的强烈反应。几十年来,列强习惯了在中国横行霸道,享有各种特权,根本没有料到中国会如此强硬地向他们提出要求。 美国、英国等西方列强对此显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中国政府不过是在虚张声势,认为它不会采取实际行动。 毛主席的气度与胆略,令所有人深感震惊。他不仅要求撤离,还给了一个明确的期限,强烈表达了中国重新崛起的决心。尽管外界不以为然,但毛主席对这一行动的信心十足。他深知,必须采取果敢的行动来恢复中国的主权与尊严。 接下来的几天,事情的进展迅速。苏联率先表现出了配合的姿态,他们在七日期限内撤离了东交民巷。法国、荷兰等其他列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所松动,开始准备撤离。 唯一的例外是美国和英国,他们依然不愿意撤走,认为中国的这个举动是无力的威胁。 解放军已经准备好了。当七日的期限临近时,毛主席毫不犹豫地命令解放军进入东交民巷。毛主席特别强调,不仅要通过东交民巷,还要在列强的眼皮底下,堂而皇之地走过这片曾经的“禁地”。 当解放军的士兵们整齐划一地从东交民巷通过时,外国使馆内的外交人员无不感到震惊。所有人都明白,新的中国政府已经决定了东交民巷的命运。 解放军的进入,迅速带来了极大的震动。面对中国政府的决绝态度,英美等列强的人员开始意识到,局势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可控。中国的新政府不仅具备了决策的能力,还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力量。 这一变化令许多西方国家的外交人员感到惊恐,他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再不离开,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后果。 随着七日的期限一过,英美两国的外交人员最终不得不承认,东交民巷的控制已经不再是他们的特权。在解放军的紧密包围下,英美等国家的外交人员被迫选择撤离。 东交民巷的“外军”终于在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下灰溜溜地离开了这片土地,告别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在这里的霸道行为。 1950年5月底,东交民巷重新回到了中国政府的手中。这条街道见证了中国百年屈辱历史的终结,成为新中国强大与自信的象征。 从此,东交民巷成为了北京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恢复了它作为一个商业街区的功能。曾经的外国领事馆和军事设施,逐渐被转变为中国政府的办公场所,街区的繁荣再次焕发光彩。 这一事件也标志着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逐步展现出强大的自主权和决策能力。中国重新站立在国际舞台上,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而是一个具有威严和力量的国家。 毛主席在这一事件中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与果断行动,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他在许多方面的决策,都为中国的未来奠定了基础,也让东交民巷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见证了一个国家如何从屈辱中走向自强。 对于列强而言,这一次的失败意味着他们在中国的特权终结。虽然他们的外交人员在短期内不得不撤出,但这却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态度。西方列强也开始逐渐认识到,面对一个新崛起的中国,他们必须作出改变。
1956年,毛主席在怀仁堂看戏,突然停下来问周恩来一句:“恩来,刘嫂子在哪?”在
【8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