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45.3%关税已撤销,美俄两国震惊不已!尤其是美国,本来等着看中欧互掐,结果撤销关税后,中国车企转头就带着白菜价好车杀进欧洲,连特斯拉和大众都被打得措手不及。 当初欧盟跟吃错药似的,突然对中国电动车下狠手,反补贴税加上原本的关税,整整45.3%的税率往上一加,直接把上汽名爵、吉利这些早期扎根欧洲的中国品牌打懵了。 举个例子,一辆国内卖20万的车,运到欧洲光税就交小10万,价格直接跟宝马奔驰看齐,谁还买账? 那几个月欧洲街头的中国车展厅,从以前的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销量腰斩都算客气的。 但欧盟没想到,中国车企压根没认怂,反而钻进实验室搞起了“技术突围”。要说关键,还得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 这电池有多牛?同样体积下,续航比传统电池多20%,充电速度快一半,成本还能压下去15%。 啥概念?以前欧洲人觉得中国车便宜是靠“补贴倾销”,现在才发现,咱们是靠实打实的技术把成本砍下来的。 比如比亚迪的元PLUS,用了麒麟电池后,在德国卖3万欧元,比同续航的大众ID.3便宜整整6000欧,续航还多100公里; 蔚来的ET5在荷兰搞换电模式,3分钟换块满电电池,比欧洲本土车企的充电方案方便十倍,价格还低一截。 欧盟这边呢,加税加了不到一年就撑不住了。为啥?首先是自家车企太不争气。大众、宝马这些老牌巨头,电动化转型慢得像蜗牛,ID系列一堆小毛病,续航虚标还卖得死贵,消费者早就怨声载道。 加税之后,中国车退市场,欧洲人只能买更贵的本土车或者美国特斯拉,结果挪威、荷兰这些电动车普及率高的国家,销量直接往下掉,经销商天天去议会门口抗议。 真正让欧盟改口的转折点,发生在今年年初的布鲁塞尔谈判桌上。据说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的大佬们集体施压,说再这么搞下去,欧洲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目标就是个笑话。 本土车企造不出便宜好车,消费者宁可买油车也不买高价电车。欧盟委员会一合计,硬刚下去两败俱伤,不如换个玩法:用“设定最低价格”代替关税。 啥意思呢?比如规定电动车进入欧洲不能低于2.5万欧元,但中国车企算了算,就算按这个价,咱们的车还是比大众、特斯拉便宜20%,因为供应链全、电池成本低,天生就有价格优势。 这招表面上是“留面子”,实际上等于变相撤税,让中国车光明正大进来,还堵住了保护主义的舆论枪口。 政策一松绑,中国车企跟开了挂似的。比亚迪先是在匈牙利建厂,直接规避运输成本;蔚来在德国、荷兰建了上百座换电站,把服务网络铺得比本土车企还密; 零跑和奇瑞更绝,主打极致性价比,10万欧元以下的纯电小车在东欧卖疯了,罗马尼亚、波兰的街头,现在时不时就能看见挂着奇瑞标的电动车呼啸而过。 最逗的是,以前欧洲媒体总说“中国车质量不行”,结果荷兰一家测评机构把比亚迪海豚拆了个遍,发现焊接工艺比同价位大众好,隔音材料用得更足,直接打脸一堆唱衰的声音。 现在最慌的反而是美国和俄罗斯。美国看着欧洲市场被中国车占领,急得直跳脚——特斯拉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20%跌到15%。 俄罗斯更别说了,本来就没什么电动车产业,以前靠卖油气赚欧洲的钱,现在欧洲转向新能源,中国车带着技术和价格双重优势杀进来,俄罗斯连个像样的竞争对手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欧洲市场被重新洗牌。 说白了,这次欧盟撤关税,根本不是什么“良心发现”,而是被市场规律按在地上摩擦后的无奈妥协。 中国车企靠技术堆出性价比,靠供应链甩出成本优势,就算你加税,我能靠电池省出来;就算你设最低价格,我还是能比你便宜两成。 眼下,比亚迪在西班牙的新工厂即将投产,蔚来的换电模式被写入欧盟标准,宁德时代的电池厂在德国地皮都圈好了。 这场电动车的“反攻战”,中国车企算是摸着欧洲人的脉了:你玩政策,我玩技术;你搞保护,我搞本地化。 接下来就看欧洲老牌车企能不能支棱起来,要是还躺在燃油车的功劳簿上睡大觉,用不了几年,欧洲街头跑的电动车,说不定得有一半挂着汉字车标。
欧盟45.3%关税已撤销,美俄两国震惊不已!尤其是美国,本来等着看中欧互掐,结果
吴能力聊意
2025-04-28 12:45:2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