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争取清零!”既然韩国希杰公司,申请饺子专利成功,那么他们发明的必品阁“王饺子”,在国内应该全面抵制。不能让他们一边剽窃我们的饺子文化,还继续赚着中国人的钱,这才是消费者的正常反应! 韩国希杰集团(CJ)是一家在食品领域很有名气的大公司,旗下的必品阁(Bibigo)品牌主打韩式料理,在全球市场混得风生水起。 可最近,他们干了件让人火大的事儿——在美国为一种饺子外观设计申请了专利。 这饺子乍一看,跟咱们春节包的饺子没啥两样,褶边、形状,甚至大小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可偏偏人家拿到了专利,咱们却只能干瞪眼。这不是明摆着拿咱们的文化遗产去“占为己有”吗? 事情曝光后,国内网友炸了锅。微博、抖音上到处是骂声,大家觉得这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文化上的挑衅。 饺子在咱们这儿可不是随便的小吃,那是团圆、家庭、传统的情感象征。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围在一起包饺子,那种温暖的氛围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可现在,CJ却想靠这个赚大钱,还在中国市场推他们的“王饺子”,这不是既当裁判又当选手吗? 看看这“王饺子”,包装上写得花里胡哨,号称“韩式风味”,但说白了,不就是咱们饺子的翻版吗? 他们在美国申请的专利号是US D987,412 S,公开信息显示,这设计早在2023年就通过了。网友查了资料,发现这外观跟传统饺子高度相似,连褶子的数量都差不多。 更气人的是,CJ压根没提这设计的灵感来源,仿佛饺子是他们凭空发明的。这态度让人觉得,他们压根没把咱们的文化当回事。 国内的反响很激烈。有人直接喊话:“抵制必品阁,从我做起!”还有人翻出CJ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说“王饺子”一年能卖好几亿,这钱不少是咱们消费者掏的。 想想看,咱们辛辛苦苦支持的品牌,转头就拿咱们的文化去外国注册专利,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更别提,CJ还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儿。 早些年,他们就因为韩式泡菜的宣传惹过争议,现在又来这一出,真是让人忍无可忍。 当然,也有人会说,专利这东西本来就是先到先得,CJ只是抓住了规则的空子。可问题是,这规则公平吗? 饺子起源于中国,历史能追溯到上千年,考古学家还在河南挖出过唐代的饺子遗迹。 咱们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因为没早早在国际上注册专利,就得眼睁睁看着别人抢走?这事儿说出去,谁不觉得憋屈? 再来说说“王饺子”在国内的处境。必品阁这牌子靠着韩流热潮,在超市、电商平台上卖得挺火,尤其是年轻人,觉得方便又好吃。 可现在风向变了,不少人开始翻看包装上的“CJ”标志,默默放回货架。网上甚至有人发帖,号召大家把家里的“王饺子”扔了,换成国产品牌。 还有人晒出自己买的杂牌饺子,说:“味道不比必品阁差,还便宜,关键是支持国货!” 抵制这事儿,说到底靠的是消费者。CJ能在咱们这儿赚钱,靠的不就是咱们买单吗?如果大家都自觉抵制,他们的市场自然就得缩水。 数据显示,2022年CJ在中国的食品业务收入超过10亿美元,其中冷冻食品占了大头。要是咱们能把这块清零,他们还能嚣张多久? 不过,抵制也不是喊喊口号就行。CJ的公关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可能会辩解说这只是商业行为,没想冒犯谁。甚至可能拿“全球化”当挡箭牌,说饺子早就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属了。 可这话能站住脚吗?文化的东西,不是你拿来随便用就能抹掉它的根。饺子是咱们的老祖宗传下来的,CJ要是真尊重文化,就该老老实实承认灵感来源,而不是偷偷摸摸抢专利。 说到国货,咱们也不是没选择。现在市面上国产冷冻饺子品牌多得是,像三全、思念这些老牌子,质量过硬,价格还亲民。 最近几年,还有不少新兴品牌打出“纯手工”“传统工艺”的旗号,销量蹭蹭涨。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冷冻食品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70%以上,完全有实力跟必品阁掰掰手腕。 咱们与其花钱捧外国的场,不如多支持支持自家人。 这事儿还得从根上说。专利被抢,暴露了咱们在文化保护上的短板。饺子也好,别的传统东西也好,要是早点在国际上注册保护,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步。 可惜,咱们过去总觉得这些东西是“自己的”,没必要去争。可现实是,国际规则不认这个,谁先注册谁有理。现在吃了这亏,总该长点记性了吧? 最后,抵制CJ不是小题大做,而是给所有想占咱们文化便宜的人一个信号。你可以来赚钱,但不能一边赚一边踩咱们的底线。 消费者不是傻子,手里的钱就是票,谁对咱们好,咱们就支持谁,谁干缺德事儿,咱们就让他凉凉。CJ的“王饺子”能不能在中国清零,就看咱们能不能拧成一股绳了。
“必须争取清零!”既然韩国希杰公司,申请饺子专利成功,那么他们发明的必品阁“王饺
丁香花草湖
2025-04-28 15:37:58
0
阅读:42
卡卡吧
在中国把汉堡包注册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