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突破了50吨,为啥我们要把战机造的越来越重呢?其实说白了,战机体格越大,干美军就越疼。 先来认识一下歼36。这家伙是中国第六代战机的代表作,设计上甩出了不少新花样,比如三发布局、低翼载设计,还有超音速巡航能力。 重量达到50吨,在战机里绝对算得上重型选手。相比之下,过去的歼7才几吨,歼20也就30多吨,歼36这体格明显是大块头。那么,重量这么夸张,到底图啥呢? 现在的空战可不是以前的近距离狗斗,而是隔着几百公里互扔导弹的硬仗。对手像美国的F-35,隐身能力强,雷达锁定它跟抓鬼似的难,导弹射程还远,电子干扰一套接一套。 要干翻这种对手,歼36得有更强的探测能力、更远的打击距离和更猛的火力。 光靠小身板可不行,得塞下大雷达、远射程导弹和强力发动机,这些家伙哪个不占地方、不加重量? 具体来说,雷达是战机的眼睛,歼36装的相控阵雷达能看到400公里外的小目标,这可不是个小玩意儿,得占不少空间。 发动机更关键,歼36用了三台WS-10C,每台推力15吨,加起来45吨推力,才能让50吨的大家伙飞得快、飞得猛。 还有武器系统,弹药舱能塞12枚导弹,这火力够狠,但导弹多了,重量自然也上去了。简单说,想打得远、打得准、打得狠,战机就得壮实。 再看看作战环境。中国地形复杂,尤其是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发动机得更卖力才能起飞和作战。 歼36的50吨重量,给了它足够的推力和燃油储备,哪怕在高原也能高速突袭,火力不打折扣。这点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尤其重要,毕竟谁也不想在天高地远的地方掉链子。 50吨的体格带来的好处很明显。火力强,12枚导弹能让对手闻风丧胆;探测远,400公里的雷达范围能先敌发现、先敌开火;适应性好,高原、海上都能硬干。 这种硬实力,碰上F-35这种对手时,才能有底气硬碰硬,不吃亏。 当然,重了也有麻烦。油耗高,50吨的家伙飞起来跟喝油似的,航程可能不如轻型战机远。机动性也差,转弯翻滚没小战机灵活。 后勤维护更是个头疼事,跑道得更长,地勤得更小心,成本也高。 但这些短板,设计师用新材料和技术尽量弥补,比如碳纤维、钛合金减轻重量,发动机推力猛到能顶住50吨起飞。 放眼全球,战机重型化是大趋势。美军的F-22,空重就19吨,满载超38吨;F-35更重,满载接近32吨;俄罗斯的苏-57,满载也超35吨。 这些大家伙都是几十吨级别,为啥?因为现代空战拼的是综合实力,雷达、导弹、发动机缺一不可,重量自然下不来。 歼36的50吨,就是为了在亚太这片天不输给谁,硬刚美军不虚。 那未来战机还会不会越来越重?不好说。新材料像碳纤维、石墨烯可能把重量压下来,无人化也能省掉驾驶舱的负担。 但眼下,歼36的50吨是最优解。火力、推力、雷达,每一吨都用在刀刃上。美军在天上看到这家伙,估计得掂量掂量,这体格可不是闹着玩的。
最高航速70节,比中国022导弹艇还快,还会对我国海军造成威胁?
【13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