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率领600多人投靠日本,施亚夫得知后怒火冲天,准备暗

时说历史 2025-04-28 18:40:42

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率领600多人投靠日本,施亚夫得知后怒火冲天,准备暗杀汤景延,粟裕在这时却说,不能动他!

1943年初,通海五县受到了日军的疯狂扫荡,汤景延带领的通海自卫团倍受打击,士气低落。就在此时,汪伪政府的姜颂平找到了汤景延,想劝他归顺于汪伪政府。

姜颂平原本也是一名红军,被俘后受不了酷刑和诱惑,便投靠了汪伪政府。

姜颂平觉得汤景延参加过国民党的北伐战争,还被提拔为军官,现在这么落魄,应该能被说服归降汪伪政府。

于是姜颂平托人约汤景延两天后在郊外一个不显眼的小酒馆见面。汤景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很不屑,他想了想,把这事报告给粟裕。

粟裕听了汤景延的汇报,沉默了一下,问汤景延:“你觉得姜颂平约见你,是什么目的?”汤景延想都没想就回答道:“还能有什么,就是想策反我呗”。粟裕笑了笑,问道:那你是怎么想的?汤景延说:我肯定不同意啊。

粟裕接着说道:“不,你要同意”,汤景延听了不大理解。粟裕便把让汤景延潜入敌军内部,为我方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及协助我军作战的计划全盘讲给汤景延听,汤景延听后心中顿时了然。

两天后汤景延来到了郊外的小酒馆和姜颂平见面,汤景延见了姜颂平便表现出对他的一番羡慕,说他穿得气派抽的烟也好。姜颂平听了,面露喜色,心里更加确定汤景延会受不了目前的窘迫而归顺他们。

酒过三巡,姜颂平把来意和汤景延说了,汤景延为了让姜颂平相信他们是真心归顺,故作为难,说:“虽说我们现在确定落魄,朝不保夕,但好歹我们也是中国人呀,要我说服600多个兄弟去投靠日本人,很难!”

姜颂平听出了汤景延的动摇,继续讲道:“兄弟跟着你不也是希望能过上好日子吗?我拍胸脯向你保证,只要你们肯投诚,保证你和你的兄弟从此吃香的喝辣的”。汤景延看着姜颂平满是期待的眼光,不着急回答,要求他带领的600多人完全由他管控且军饷要及时充足,姜颂平为了能让汤景延尽快投降,爽快的答应了。

4月15日夜里,汤景延召集团里的营长,把粟裕和他的想法和他们说了,并制定了具体的“叛逃”计划。在粟裕委派的30多名骨干党员的协助下,汤景延600多人的团队才一致同意“叛逃”计划。

这天夜里,汤景延带领600多人逃离主力部队,往日军阵地逃跑,红军主力军发现后和他们发生了“激烈的枪战”。汤景延的自卫团还打伤了红军主力军的几名战士。

日军团长小林信南亲自迎接汤景延的军队,以示诚意。汤景延深知日军不会轻易相信他的,因此他把家人也接了过来,并且和日军的各个军官吃饭喝酒打成一片,让他们在小林信南面前说他的好话。

由此小林信南对汤景延更加信任了,让他参与了很多重要的任务。

汤景延也通过日军的各种行动、计划及和日军军官喝酒吃饭时套的话,给我军传达不少重要情报。这一天,汤景延在夜总会和日军的某个军官喝得正嗨,酒不小心洒到汪伪政权中将师长施亚夫身上。

施亚夫也是我军派去的地下党,他早就看不惯汤景延的所做所为,势趁拔枪想把他给毙了,被旁边的日军军官及时阻止。

施亚夫后来越想越气,发电给粟裕请求暗杀汤景延。粟裕收到电报后,无奈的笑了笑,回电说:景延和你一样,不能杀。施亚夫这才知道汤景延是我方派到敌方的卧底。

虽说日军小林信南对汤景延的信任有所增加,但心里还是有防备的。于是便把汤景延600多人的军队拆分成20多支小分队,并且分散到各个据点。

在拆分时汤景延留了个心眼,让粟裕指派的30多名骨干红军穿插到这20多支小分队里,以稳定军心。

自从汤景延的团队被分派到20多个据点后,各据点就事故频发,不是日军被杀害,就是共产党被救,还有不少的军需物资莫名其妙的丢失。

小林信南不由对汤景延起了疑心。日军的清乡行动也是强弩之末,为了保存革命实力,粟裕致电汤景延,让他带领600多人撤退。

600多人都分散在各地,有的甚至相距两三百公里,要通知大家统一撤退,还是很有难度的。幸亏当初汤景延让30多名骨干红军穿插到这20多支小分队里,只要通知到他们,大家就都能聚到一起统一行动。

为了不让已经起疑心的小林信南不阻挠他们,汤景延夫人提醒他,以她的寿辰为借口,要大家一起过来喝杯酒。

汤景延一听这主意不错,便以庆祝夫人生辰为由,宴请600多兄弟,还有汪伪政府、日军的部分军官。1943年9月的某一天,汤景延家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汪伪特别行动组组长、警察局局长等都来道喜。

等汤景延的600多人都到齐时,就将汪伪特别行动组组长、警察局局长一众人等包围,这时汪伪政府和日军的人员才明白汤景延是佯降,还没等他们反抗就被汤景延的手下一一击毙。

闻风而来的小林信南带着大批日军、汪伪军赶到时,汤景延和他的部队早已撤退。

为期167天的潜伏,汤景延和他的军队不仅为我军提供大量的情报、军需物资,还摧毁敌军的几大据点,为我军的胜利作出极大的贡献。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