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在春晚后台,倪萍正在紧张地看着时间,在心里排练着节目,等着上场,一旁的导演看到她后,拿来了四封信件给她说:“这是四个地区发来的贺信,你等会上去宣读一下!”倪萍走上台后,拆开一看,却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这四封信里,竟然是四张白纸。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也是给小编最大的支持,感谢! 1991年除夕夜,央视春晚现场,31岁的倪萍正在后台踱步,作为央视最年轻的女主持人,她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在全国观众面前宣读海外华人的新年贺电,这是春晚历史上首次由女主持人担此重任,压力可想而知。 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在节目进行到深夜时,交给倪萍四封来自海外华人的贺电,要求她在80秒内完成朗读。这些贺电来自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华人团体,满载着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与祝福。 然而,当倪萍站在舞台上打开信封的那一刻,她惊出了一身冷汗,信封里竟然是四张白纸,原来工作人员在交接环节出现失误,将装有贺电的信封错拿成了空白信封,这个失误足以让整个导演团队丢掉饭碗,更可能成为春晚历史上最大的事故之一。 关键时刻,倪萍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临场应变能力,她强压住内心的慌乱,装作若无其事地"阅读"起来,令人惊叹的是,她不仅完美把控了时间,更是即兴创作出了符合各国华人特点的贺词内容,她准确把握各地华人的情感特点,字字真诚,情真意切,让全国观众都为之动容。 这段表演中唯一的瑕疵是将"红其拉甫哨卡"中的"卡"字读音有误,事后被一位教授指出,按规定念错一个字要扣200元,面对这个小失误,倪萍展现出了难得的职业操守,主动在节目中向观众道歉。 这次惊险的救场经历,不仅让倪萍赢得了同行的尊重,更为她赢得了当年的"金话筒奖",这个堪称教科书级别的临场应变案例,至今仍被作为央视主持人培训的典型教材,在后来的采访中,倪萍坦言这是她主持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年轻主持人的临场发挥,更是一个职业人在压力下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倪萍用实力证明,优秀不分年龄,专业不需要资历,她将一个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意外,转化成了一段令人难忘的精彩演绎。 面对突发状况,保持冷静和专业的态度比慌乱更重要,倪萍在那80秒里展现的不仅是机智,更是她多年来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正是这种职业精神,让她从一个备受质疑的年轻主持人,成长为央视的金牌主持人。 参考资料:1. 中央电视台档案资料2. 倪萍个人采访录和公开演讲
2005年,赵本山在春晚后台见到了魏三,赵本山问魏三:“小魏,现在春晚也上了,今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