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到杭州出差时,看到一幅工笔画觉得不对劲,纳闷地问朋友:这画的落款“黄世振”明明是男子名,怎么感觉像女子所绘?”没想到这一问,问出了一段旷世姻缘。
朋友说道:“确实是女子所绘,她的名字叫黄仲玉。”
蔡元培一听,立马问:“可曾婚配?” 好友说道:“她不仅未婚配,而且,她擅长写文作画,温婉贤淑,是个不可多得的才貌双全之女子。” 听到这儿,蔡元培心里不由自主地泛起了涟漪。等到见了真人后,心里更是对她心生爱慕。 出乎蔡元培意料的是,黄仲玉在见了他第一眼后,便笃定他是她等待了多年的良人。 一见钟情,天作之合,金玉良缘,这些词汇放在他们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1902年元旦,蔡元培与黄仲玉在杭州举行了一场新旧参半的婚礼。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还在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而蔡元培却有着先进的思想观念,他一直觉得妻子是难得的才女,这样的才华绝不能浪费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 然而,黄仲玉自己却甘愿做丈夫背后那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她还安慰丈夫:“我就在你背后帮衬你,你成也好败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做你想做的。” 黄仲玉的这席话让蔡元培瞬间红了眼眶,他紧紧握着妻子的手道:“我定不负你所望。” 此后,蔡元培专心在外面忙事业,黄仲玉则在家照料家庭。 1907年,蔡元培要出国,他们不得不接受长时间的分居。 期间,家中大小事务和他们后来生的一双子女及前妻所生儿子的负担,全部落到了黄仲玉身上。 然而,为了不让蔡元培分心,黄仲玉始终咬牙坚持着,从未抱怨过任何。 婚后多年,蔡元培为着事业奔波不停,黄仲玉始终为他料理着家中的大小事务。 因为操劳过度,黄仲玉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她依旧不肯透露太多,不肯让自己成为丈夫的累赘。 所以,当黄仲玉已经感觉自己时日无多时,她还是不肯自私地将丈夫留在身边。 1920年底,蔡元培被北京大学派遣去欧洲考察,临行前,蔡元培在医院陪伴妻子。 看着日渐消瘦的妻子,蔡元培担心地问:“我走了,你一个人能行吗?” 黄仲玉却故作轻松地笑道:“我能有什么,硬朗着呢,我还比你年轻近十岁,你就好好担心下自己就行了。” 蔡元培听完后心里长舒了一口气,他轻轻将妻子拦在怀里道:“你放心,我一定带着好消息回来见你。” 黄仲玉听完鼻子一酸,她预感到此次一别,很可能就是永别了。但她仍不肯说什么,只偷偷在蔡元培包里放了一幅画。 蔡元培发现妻子偷偷放进自己包里的那幅画时已是几日后,他一看:画上有他,有孩子们,还有一个女人,可这个女人却没有脸孔,而且从形貌上看又不像是黄仲玉自己。 1921年元旦,黄仲玉在医院辞世,终年年仅44岁。 黄仲玉去世几天后,身在异国的蔡元培才得知妻子离世的消息。 那一刻他才恍悟,妻子是想借那副画跟他说“我走后,请一定要续娶。” 她已做好了诀别的准备,可他却浑然不知。 世间的一切都有两面,蔡元培和黄仲玉的爱情固然美好,却也充斥着淡淡的哀伤。 蔡元培是一个优秀教育家,却不是一个世俗眼里的优秀丈夫。 他对黄仲玉的关心和照顾远远不够,使得妻子操劳过度累坏了身子,就连妻子弥留之际他都不能陪伴在身边……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蔡元培的疏忽又情有可原,因为黄仲玉一直在对他隐瞒。 黄仲玉对丈夫敬重有加,誓要做丈夫的后盾,无怨无悔透支着自己的身体,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甘心情愿。 这样的深情令人感动,也让人不解。黄仲玉对蔡元培是深爱,然而爱得太满,以至于在爱情里失去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