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英国首相秘密签发文件“倘若中国武力收回香港,就立刻向其发动核打击,只有核打击才能解决根本问题!”随后,48枚核弹被秘密部署到新加坡! 2006年,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一批冷战时期的绝密文件,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这些尘封已久的档案中,有一封信格外引人注目——时任英国外交大臣道格拉斯写给首相麦克米伦的信,内容直白而震撼:"如果中国政府有一天要动用武力收复香港了,英国政府可以采用常规武器或实施核打击来解决这一问题。" 这封简短的信件背后,是一个庞大而危险的核讹诈计划。 那是在1952年10月,英国在经过多年秘密研发后,成功试爆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虽然爆炸当量只有千吨级,远不能与美苏两国相媲美,但这一成就使英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手握核武器的英国,野心也随之膨胀起来。 彼时的香港,已经从二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崛起。由于远离大陆战场,香港在战争中并未遭受太多破坏,加上解放战争期间大量资本转移至此,英国政府也趁势加大投资力度,香港很快发展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这样一块"肥肉",英国自然不想轻易吐出。 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国力的日益强盛,尤其是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英国人意识到常规战争已无法阻止中国收复香港。即使是在阿拉曼战场大放异彩的蒙哥马利元帅都不得不承认:"任何地面部队如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战,必将失败。" 于是,英国开始在核武器上做文章。 1956年,英国高层战略会议上赤裸裸地写道:"如果中国横插一脚,要毫不犹豫地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两年后,英军决定在新加坡丁加机场修建一个永久性核武器存储基地,并在1960年正式制定了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 1961年,英国参谋长蒙巴顿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费尔特举行秘密会议,提出了针对中国发动核打击的计划。费尔特当即表示支持,这让蒙巴顿喜出望外。在他看来,有了美国这个"大哥"的支持,核讹诈战略无疑会更加有效。 随后,英国开始将48枚"红胡子"战术核武器向新加坡运送,准备随时对中国实施毁灭性打击。这些核弹如同悬在香港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坠落。 当英国正满怀信心地将核弹运往新加坡,准备实施对中国的"核讹诈"时,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似周密的计划最终会如此彻底地破产。 计划中原本要将48枚"红胡子"战术核武器运送到新加坡丁加机场,但最终只有6枚到达了目的地。这一尴尬局面,部分源于英国当时有限的运输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核武器的存在引起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国民众的强烈抗议。 正当英国为运输困难而头痛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对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险高度。整个世界都处在一触即发的核战争边缘。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也不敢贸然行动,生怕成为那个引发全球核灾难的"人类历史上的罪人"。 与此同时,中国领导层对香港问题的处理却出人意料地冷静和理智。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已在朝鲜战场上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却并未立即采取武力收复香港的行动。这一决策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当时,美国在联合国会议上做了手脚,对中国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禁止联合国成员国向中国提供橡胶、石油、棉花等重要物资。对于刚刚建立不久、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而香港,正是绕过这一制裁的关键通道。由于香港仍处于英国管辖之下,不受联合国贸易禁令限制,许多爱国港商利用这一特殊身份,为内地建立了秘密的物资运输线,缓解了国内的物资紧缺问题。不仅如此,在后来的自然灾害时期,内地也是通过香港口岸购买了大量粮食,这才得以度过难关。 考虑到这些关键因素,中国领导层决定暂缓收复香港,让它继续发挥其独特的经济桥梁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言:"香港的问题,要用长远眼光来看。" 然而,英国的核威胁梦想彻底破灭于1964年10月16日——这一天,在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震惊了全世界。中国成为了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彻底打破了英国的核垄断威胁。 从此以后,英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在中国原子弹爆炸的三年后,英国公开表示愿意在"合适的时间"让香港回归中国。到了1971年,英国彻底放弃了核打击中国的计划,将那些部署在新加坡的核弹和军舰陆续撤出。 随着中国核力量的不断发展,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了平等谈判。即使是被称为"铁娘子"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不得不在中国的坚定立场面前让步,最终与中国签订了联合声明,同意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经历了150多年的分离后,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那些曾经悬在香港上空的核弹威胁,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
1962年,英国首相秘密签发文件“倘若中国武力收回香港,就立刻向其发动核打击,只
熹然说历史
2025-04-29 21:26:51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