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22日,86岁的开国上将陈士榘在北京逝世。临终前,妻子李峥问陈士榘道:“你一生中最爱的人是谁?”,陈士榘却给出了一个出乎她预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答案。
陈士榘出生在1909年一个贫穷的家庭中,为了生存,陈士榘很小就开始外出打工,忙的晕头转向。
1927年,陈士榘参与了从此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一件大事——他进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同年参与了秋收起义。
也正是在秋收起义上,陈士榘遇到了他这辈子最敬重的人——毛主席,在亲眼看到毛主席在面对失败时候依旧充满智慧的各项政策之后,陈士榘对毛主席产生了浓浓的敬佩。
在毛主席的带领之下,共产党正式转变了方向,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成为了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随即战士们跟随者毛主席转移了根据地。
在1927年的十月,陈士榘在毛主席的目光中宣誓,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之后,陈士榘开始了跟随毛主席革命的半生。
陈士榘对毛主席的敬佩不仅仅是因为毛主席在军事上的种种雄才伟略,还因为毛主席在日常小事中展现出的高尚品质。
在陈士榘看来,毛主席是个真正的伟人,陈士榘甚至会记住毛主席身上的一些细微小细节,例如陈士榘就注意过,在宁冈红四军的成立大会上,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毛主席背上了枪。
显然毛主席因为红四军的成立很是高兴,而在此之后,陈士榘再也没有看到过毛主席拿枪。
陈士榘也记得毛主席对他的宽容,尽管他犯过错误,但是毛主席也未曾责备过,反倒是宽慰了他。
在1934年,陈士榘跟随着大部队进行长征,并为红军“四渡赤水”这一伟大行动提供了工程保障。
陈士榘的成就是可见的,在平型关大捷中,陈士榘担任了主力,为八路军取得了第一个胜利,在后面的战争中,陈士榘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陈士榘的一生中,毛泽东无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至于他对毛主席的一切都推崇无比。
1995年他离开之时,他的妻子问他的那个问题,陈士榘的答案自然只有一个——毛主席。
陈士榘并非是在说假话,也并非夸张,在陈士榘儿子对他父亲的回忆中,就多次提到过陈士榘对毛主席的感情。
而他的妻子之所以会问出这个问题,也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夫妻两人都处在冷战中,这种家庭氛围让他的儿子记忆尤深,并产生了复杂的感情。
陈士榘对毛主席的感情,或许就是曾经经历过贫困,痛苦,跟随着毛主席一步步打上来的将领们都怀有的,在他离开时候,是抱着能再次见到毛主席的期待离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