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连德生失踪,直到建国六十年后,才有人查到他

琴音入梦来 2025-04-30 12:38:32

1931年,中央特科“红队”首任副队长连德生失踪,直到建国六十年后,才有人查到他的下落。那么,这么多年,他究竟去哪儿了? 2008年,上海七十多岁的退休老人连光荣坐在家中新装的电脑前,随意浏览着关于党史的资料。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连德胜"。他的老花镜差点滑落到鼻尖,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屏幕。这个名字,和父亲生前总念叨的“德胜哥”一模一样,难道真有这么巧的事? 连光荣的手指在键盘上哆哆嗦嗦地敲着,越查心跳越快。资料里说,连德胜是中央特科“红队”的骨干,专门锄奸惩恶,保护党的秘密。 1931年,他在一次执行任务后神秘消失,组织多方寻找都没有结果。连光荣想起小时候,爷爷偶尔会望着老照片发呆,嘴里嘟囔着“德胜这孩子,到底去了哪儿”,父亲也总说,德胜叔是家里最有出息的人,只是走得急,没留下半点音讯。 他赶紧翻出家里的老箱子,在箱底泛黄的相册里,找到了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浓眉大眼,穿着长衫,站在梧桐树下笑得爽朗。爷爷在照片背面写过一行小字:“与德胜弟摄于1929年春”。连光荣把照片贴在电脑屏幕旁,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资料里的连德胜和照片上的年轻人,眉眼间的英气如出一辙。 带着满心疑惑,连光荣开始四处打听。他找到当年和爷爷共事过的老人,颤巍巍地拿出照片。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先生扶了扶老花镜,突然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这就是德胜啊!当年我们一起在码头做苦力,他后来突然说要去做大事,再没见过……” 原来,连德生(连德胜)当年在一次锄奸行动中,为了掩护同志,主动引开敌人。混乱中他中弹受伤,被一位渔民救起。等伤养好后,他发现和组织失去了联系。那时白色恐怖笼罩,他不敢贸然寻找组织,生怕牵连他人,只好隐姓埋名,在小渔村里当起了普通渔民。 那些年,他白天出海打鱼,晚上就着油灯翻看藏在墙缝里的党章。他教村里的孩子们识字,给他们讲革命故事,把对党的忠诚,化作一点一滴的坚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握着当年特科发的怀表,叮嘱家人:“如果有机会,告诉组织,连德生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 连光荣握着父亲留下的旧怀表,泪水滴在表盘上。七十年的时光,足以让青丝变白发,却磨不灭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连德生用一生践行着信仰,即便在最黑暗的岁月里,也始终守护着心中的那束光。 而这段被岁月尘封的往事,也让我们看到,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像连德生这样的无名英雄,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响亮的名字,却用生命书写了最壮丽的篇章。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98

猜你喜欢

琴音入梦来

琴音入梦来

琴音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