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于凤至嫁给张学良。新婚夜,她对张学良说:“不许在外边沾花惹草。”张学良猛地扑过去,把她按在床上,狠狠地亲了一口:“我就沾你这枝花。”谁料不久后,便带另外一个女人回来。 1928年的奉天,冬夜的寒风裹挟着雪花,拍打着帅府的雕花窗棂。于凤至独自坐在书房,桌上的油灯摇曳,映出她清秀却略显憔悴的面容。突然,门被猛地推开,张学良闯了进来,眼中带着几分醉意和怒气,手里赫然握着一把乌黑的手枪。 “你非要逼我吗,凤至?”他的声音低沉,带着颤抖,“赵四的事,你就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凤至缓缓抬头,目光如冰,语气却平静得让人心寒:“学良,你忘了新婚夜的誓言?还是忘了我是谁?”她起身,裙摆微微拂过地面,像是划出一道无形的界限。 那一刻,空气仿佛凝固。张学良的手枪垂下,眼神复杂,似有不甘,又似有愧疚。他转身离开,留下于凤至一人,静静地站在灯影中。门外,雪花依旧纷飞,而她的心,却比这寒夜更冷。 这场深夜的争执,究竟因何而起?于凤至与张学良的婚姻,又将如何在这场风暴中继续? 时间倒回1916年,吉林郑家屯的一个春日。于凤至,18岁,身着淡蓝色旗袍,站在自家花园中,手持一卷《诗经》,低声吟诵。她的父亲于文斗是大富商,家中藏书无数,请来的前清举人教她琴棋书画。于凤至天资聪颖,十几岁便以才女之名闻名乡里,追求者络绎不绝,却无一人能入她眼。 这一日,军阀张作霖登门拜访,偶然瞥见于凤至在花丛中读书,惊为天人。他当即向于文斗提出结亲,称于凤至有“娘娘之命”,能旺夫兴家。于文斗欣然应允,而彼时年仅15岁的张学良却满心抗拒。他受过新式教育,崇尚自由恋爱,怎愿接受一桩包办婚姻?在父亲的威压下,他不情不愿地前往于府,准备见这个所谓的“山野村妇”。 谁料,初见于凤至,张学良愣住了。她端庄优雅,谈吐间透着学识,眉眼间尽是温柔。他心中的抵触烟消云散,很快,两人便在奉天完婚。新婚夜,张学良搂着于凤至,信誓旦旦:“我只爱你这朵花,旁的莺莺燕燕,绝不沾染。”于凤至笑靥如花,以为这便是幸福的起点。 1928年,天津蔡公馆的舞会上,灯火辉煌,乐声悠扬。16岁的赵一荻一袭白色洋装,宛如月光下的精灵,吸引了全场目光。她出身香港官宦之家,父亲赵庆华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次长,家中排行老四,故人称“赵四小姐”。她聪慧灵动,精通多国语言,曾登上《北洋画报》封面,是名副其实的民国佳人。 张学良作为宴会贵客,与赵一荻一舞定情。她的活泼与智慧,让他心动不已。很快,赵一荻不顾父亲反对,毅然私奔至奉天,与张学良同居。此事震动一时,赵庆华怒登《大公报》,宣布与女儿断绝关系,而帅府内,也掀起了轩然大波。 于凤至闻讯,怒不可遏。她在帅府地位崇高,深受张作霖器重,府中上下无不敬她三分。张学良深知此事若公开,将有辱家门,更恐伤及于凤至,便将赵一荻安置在帅府东侧的小楼,以“秘书”身份掩人耳目。 于凤至起初坚决反对,但赵一荻跪求:“我已无退路,只求伴他左右,绝不要名分。”于凤至心软,勉强应允,却提出三条铁律:赵一荻不得入正宅、不得公开身份、不得生育。 从此,帅府内形成奇特格局:于凤至主持家务,端庄大度;赵一荻隐忍低调,却与张学良情深意重。两女一夫,看似和谐,实则暗流涌动。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与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其联共抗日。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辗转溪口、黄山、贵州等地。于凤至与赵一荻轮流陪伴,形同姐妹,却各怀心事。1940年,于凤至罹患乳腺癌,国内医疗条件有限,张学良力劝她赴美就医。临行前,她叮嘱赵一荻:“照顾好学良,孩子我来管。”赵一荻含泪点头,将幼子张闾琳托付美国友人,独自赶往贵州,陪伴张学良度过漫长幽禁岁月。 1964年,蒋介石以基督教教义为由,逼张学良与于凤至离婚,意在断绝其赴美可能。宋美龄从中斡旋,称张若信教,需遵守一夫一妻制。赵一荻抓住时机,遣人游说于凤至,谎称张学良主动求离婚。 于凤至身在洛杉矶,得知消息后,写下长信:“为尊重你与学良的患难真情,我同意离婚,祝你们百年好合。”她签字时泪流满面,却坚持:“此离婚非我本意,乃为保学良安全。” 同年7月4日,张学良与赵一荻在台北完婚,结束了36年的无名同居。于凤至则在美国孤独终老,1990年逝世,墓旁为张学良预留的空穴,终未等到主人。赵一荻陪伴张学良至2000年去世,享年88岁。张学良于2001年病逝夏威夷,终年101岁。 据《张学良晚年口述历史》,张学良晚年曾感叹:“凤至大我三岁,如姐如母,我欠她太多。” 于凤至晚年在洛杉矶投资地产,积累巨额财富,部分用于资助中国留学生,体现其爱国之心。赵一荻在台湾幽禁期间,出版《新生命》等宗教书籍,传递信仰与希望。她们的故事,不仅是爱情的悲歌,更是女性在乱世中自强的写照。
1916年,于凤至嫁给张学良。新婚夜,她对张学良说:“不许在外边沾花惹草。”张学
我心凛雨
2025-04-30 17:46:15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