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六年,被西北风沙吹了十三年之久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回京述职,由于当时慈禧太后正在病中,因此44岁的慈安太后单独召见了左宗棠。 左宗棠迈进养心殿的时候,靴底还沾着甘肃的黄土。这位六十八岁的老臣背脊挺得笔直,朝服下摆磨得泛白,袖口处还能看见细密的补针。西北十三年的风沙在他脸上刻下沟壑,可那双眼睛亮得吓人,像是戈壁滩上燃着的烽火。 慈安隔着珠帘打量他。满朝文武都说左大帅脾气倔得像头骡子,这会儿倒规矩得很,三跪九叩一丝不苟。待他起身,太监刚要递上绣墩,慈安忽然抬手:"给左大人搬把榆木圈椅来,垫三层软褥。"这话说得轻,底下人却惊着了——榆木圈椅是当年先帝批折子用的,连恭亲王都没坐过。 左宗棠也不推辞,道了声谢就往上坐。刚沾着椅子边,西北汉子那股劲藏不住了:"太后可知兰州城外种活十万棵旱柳?"没等上头答话,他自顾自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哗啦啦倒出一把干柳条,"您瞧这根系,扎进黄土地三丈深,跟咱湘军一个脾气!" 这话把满屋子太监唬得直冒冷汗。慈安却笑出声,珠帘晃得叮当响:"难怪曾国藩说你'霸得蛮'。说说吧,这些年怎么把西北收拾利索的?"左宗棠等的就是这句,从腰间解下个羊皮水囊,咕咚灌了两口才开腔:"臣进新疆那会儿,俄国毛子的枪口顶在伊犁城墙上......" 日头西斜时,养心殿地上铺满地图。左宗棠半跪着拿茶碗当沙盘,讲他在哈密屯田,在酒泉造炮,说到激动处山羊胡子直颤。慈安早让人撤了珠帘,捧着茶碗听得入神。外头当值的太监换了两班,谁也没敢催。 待到掌灯时分,左宗棠突然起身往外走。太监们要拦,慈安摆摆手。老将军在殿门口抓了把雪搓手,回来时拎着个沉甸甸的褡裢:"这是兰州百姓托臣带的——二十斤沙枣面,十斤风干羊肉,还有三双千层底布鞋。"他掏出双虎头鞋搁在御案上,"有个回回大娘说,这鞋要给紫禁城的小阿哥穿。" 烛火噼啪炸响,慈安摸着鞋面上细密的针脚,想起自己夭折的儿子。再抬头时,左宗棠正盯着墙上《海国图志》发愣。"左大人看什么?""臣在看福建。"老将军嗓子突然哑了,"西北稳了,东南海疆怕是......" 更鼓敲过三遍,左宗棠退出养心殿时,怀里揣着新铸的钦差关防。月光照在宫墙上,他忽然扭头问小太监:"知道为啥柳树能活不?"不等回答,自己接上话:"因为根扎得比风沙深。"这话后来传到醇亲王耳朵里,王爷摔了茶碗:"他左季高是要把根扎进紫禁城!
1869年,慈禧心腹安德海被当街杀害,慈禧暴怒:“谁那么大胆子,欺负到我头上来!
【6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