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莫名出现两笔大额转账,李华勇第一时间联系开户行要求冻结账户,没想到遭到拒绝,最后银行账户里的64万仅剩19元。过后,经警方调查发现,竟是银行内部人员泄露顾客资料,与嫌疑人勾结转移顾客钱财银行坚持拒绝任何赔偿。男子无奈起诉至法院,法院会如何判罚? 正在上班的李华勇突然感觉到手机“叮咚”响了一声,起初他因为正在和顾客谈事情,并没有过多注意。紧接着手机不停发生响声,李华勇趁休息的间隔时间趁机看了一眼。 没想到就这一眼,让他魂都吓飞了!手机突然连续弹出银行转账提醒:199818元、199818元…… 李华勇第一时间联系银行,要求冻结账户,却被告知“必须本人到柜台办理”才可以。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李华勇根本等不到下班,和顾客告知情况后,匆匆出了公司,立马驱车赶往银行。等到了银行时,早已经来不及了,银行卡里64万余额,在短短15分钟内几乎被洗劫一空,只剩下19元。 李华勇向追究银行责任,不料银行工作人员竟宣称:“转账需要银行卡与密码缺一不可,是他自己保管不妥当,才致使信息泄露,银行不承担任何负责。” 李华勇一下子怒了,银行卡好好在自己身上装着,密码也没有泄露,怎么可能保管不善,并且银行系统显示是异地转账,明显是银行系统的问题。 并且银行没有及时冻结他的账户,导致损失扩大,银行应该负主要责任。因为李华勇在来银行的半路上,已经打了报警电话,此时警察已经到达现场,但因为双方各有说辞,争执不下,根本无法调解。 后来经过调查,锁定了银行内部的一名女员工,是她利用职务之便,将储户信息(如卡号、密码、身份证号)出售给犯罪团伙,合伙转移了财产。 虽然抓到了最终凶手,但是李华勇银行账户里的钱已经被盗刷,并转移走了,追回的机会不大。李华勇气急,将矛头再次转向银行,要求银行赔偿自己所有损失。 银行却认为银行已经履行短信提醒义务,无过错责任,并且犯罪嫌疑人已经抓到,要赔也应该找主责。 商讨无果后,李华勇将银行告上法庭,请求法律支援,为他追回损失。经法院审理,伪卡交易事实成立,银行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犯罪团伙通过内部人员获取信息,制作伪卡成功交易,证明银行信息安全管理存在重大缺陷。 银行可被盗刷时,银行未履行风险防控义务,在连续异常交易发生时,未触发反欺诈系统,也未及时通知储户。 最终,法院判决银行全额赔偿李华勇642438.9元及利息。银行不服选择上诉,二审仍然维持原判。 如果遇上盗刷情况,应该立即打银行开户行电话客服,或通过APP等渠道冻结账户,避免损失扩大。 然后拍摄银行卡照片、打印交易流水、保存短信提醒,到最近的ATM机进行一次小额交易,证明银行卡在本人手中。 只要拿出真卡所在地和交易时间冲突等证据,证明是银行的过错,根据法律判决,都会追回损失。 注意为了保障银行卡安全,请不要设置过于简单的密码,不点击不明链接,不向他人透露验证码,关闭小额免密支付。 信息来源:裁判文书网
江苏,骗子给女子转了50万让她拿去“投资”,她到银行试着取出40000元,发现竟
【1评论】【4点赞】
我心飞扬
没有时间、地点、哪个银行,一律当假的就行,反着编一个也不用多少时间。
阿连
假的离谱了吧……
阿连
假的离谱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