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彭德怀带着解放军一路打到宁夏,马鸿逵急了,他站在地图前拍着桌子吼:“我对共产党有恩!要打赢了解放军再谈和。”他不撤,不降,还调兵拉将准备死扛。 可他没想到,自己一手撑起的“宁夏王国”,在短短二十多天内,被撕得稀巴烂。 马鸿逵是什么人?民国有名的西北军阀,家里在宁夏传了几代,他从小就被捧成“马家天子”,在地方横着走。 抗战一打完,他就回宁夏当土皇帝,驻军、财政、教育全抓在手里。 他不信共产党能打进来,更不信彭德怀能把他这个地头蛇一锅端,偏偏,历史就爱打脸。 马鸿逵为什么觉得自己对共产党有“恩”?还真不是吹。 他常跟人念叨:当年我要是心狠点,现在你们哪还有红军? 1935年,刘志丹在陕北被抓,是马鸿逵亲口下令放了他,还给了四百大洋,说是留条命,大家以后好见面。 贺晋年那事更离谱,1937年贺晋年因地下活动被捕,眼看就要枪毙了,还是马鸿逵的母亲站出来救了人。 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解放军将领,他就更觉得自己“留了后手”。 可这些“恩情”,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政治算盘,他把共产党当“未来可能有用的人”,但没当回事。 他真正在乎的是宁夏,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枪不放就让出宁夏,共产党能留我当军长吗?” 他不愿投降,不是为了谁的正义,是不想失去地盘和兵权,他还想赌一把,跟着蒋介石跑路,去台湾继续当他的马司令。 1949年,西北战局崩了,傅作义在北平投了降,胡宗南被打得满地找牙,马鸿逵坐不住了。 他一边向重庆报信求援,一边调集十几万兵力,构建三道防线,妄想凭借宁夏地形守住老窝。 他还信心满满地喊话部下:“共产党来一个死一个,他们不懂我们宁夏的山河。”他没想到,解放军来的是彭德怀。 彭德怀打仗从来不绕弯子,宁夏战役也是,他没搞什么包围偷袭,直接正面突破。 7月31日,任山河战役打响,第64军的曾思玉带着不到8000人,打马鸿逵的1万多人,硬是一天一夜就打穿固原门户,守军溃退1500多人。 曾思玉后来说,那仗打得火,敌人打乱了阵型,他们才一下冲上去把口子撕开。 彭德怀这边不只靠打,还靠“拉”,当时宁夏有两个马,一个是马鸿逵,一个是他堂兄马鸿宾。 两人表面是一家,实际上心里斗得厉害,毛泽东专门给西北局打电话:“想办法争取马鸿宾起义。” 9月19日,马鸿宾真带着第81军在中宁起义,马鸿逵的第二道防线一下就垮了。 军心一乱,人就开始倒戈,马鸿逵本想让儿子马敦静主持前线,结果这位二代根本不懂兵,连夜带着几个人跑去重庆。 副司令马如龙也直接投了共。马鸿逵急得抓耳挠腮,最后让卢忠良出去谈判。 9月23日,他派代表和解放军签协议,算是“和平解决宁夏问题”。 但这和平来得太晚,等解放军进城那天,马鸿宾站在街上迎接部队,老百姓敲锣打鼓,场面热闹得很。 马鸿逵已经带着几箱黄金飞去了台湾,连个告别都没有,他到了台湾,蒋介石看他就跟看个麻烦,一句信任都没有,给了个闲职,还把他关了几年。 他那些金条也没能换来地位,反倒成了麻烦。 1950年代,他花钱贿赂美方办签证,终于跑去了美国,可日子并不好过。他投的那些生意全亏光了,老婆跑了,儿子马敦静还把他告上法庭争遗产。 他整天一个人窝在小房子里,看报纸上写马鸿宾当了宁夏副主席,忍不住骂娘,晚年他写日记,说自己“被利用,被抛弃,被忘记”。 马鸿逵的败,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溃败,他自以为有恩,自以为能稳住地盘,自以为能靠“老交情”拖住彭德怀。 可解放军根本不给他时间,打也打了,劝也劝了,关键时刻他一个人连条退路都没留,那些金子,那些旧人脉,在大势面前统统不值一提。 今天回头看宁夏那一仗,不只是一个军阀的失败。 那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马鸿逵守不住自己的地盘,更守不住自己那一套老账。 他说自己“有恩”,可谁又能用“恩情”换天下?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24评论】【9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