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左宗棠之曾孙想回上海,写信给市委,请求分一套低楼层的房,却被他任上海副市长的女儿拒了。 左景鉴1909年出生于湖南湘阴,是晚清名臣左宗棠的曾孙。小时候就聪明过人,14岁考进长沙明德中学,1929年进入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学医,也就是现在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37年毕业,正赶上抗日战争,他加入救护队,在炮火里救人,还认识了个女护士,两人后来结了婚,生下女儿左焕琛。战后他在上海华山医院当外科医生,技术好得很,病人特别信任他。1956年,国家号召支援内地医疗,他带着全家去了重庆,在重庆医学院当教授,还当过第一医院院长,搞血库建设,教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他还做过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给医疗政策提了不少建议。 到了1996年,左景鉴87岁,住在重庆一栋老旧六楼公寓。年纪大了,腿脚不好,每天爬楼梯特别费劲。他特别想回上海,毕竟那儿是他读书、行医、跟老婆一起生活过的地方。于是他给上海市委写了封信,希望能分一套低楼层的房子,方便自己养老。这信辗转到了他女儿左焕琛手里。她当时是上海市副市长,管着不小的权力。 左焕琛接到信,肯定很为难。一边是老父亲的身体和思乡情,一边是自己的职位和原则。她知道父亲年纪大了,回上海的心是真的,可她也明白,当官的不能因为家里的事就动用公家的资源。她最后还是拒绝了父亲的请求,觉得这不仅是工作原则,也是家里一直传下来的正直作风。 左景鉴收到回信,没生气,反而挺支持女儿的决定。他继续待在重庆,跟老朋友聊聊天,在江边走走,日子过得还算开心。1997年,他得了肺癌去世,88岁。走之前他交代家人,把骨灰撒进长江,也算用另一种方式回了上海。 这事挺有意思的。左景鉴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操劳,先是抗战救人,后来支援内地医疗,晚年却没实现回上海的愿望。他女儿左焕琛呢,用拒绝守护了原则,也延续了左家不搞特殊化的传统。有人可能会觉得她太硬了,毕竟是自己老爹的要求,可她这么做,也是在用行动告诉大家,权力不是拿来给自己家办事的。 左景鉴的经历其实挺接地气的。他不是啥大英雄,就是个踏实干活的医生,晚年有个普通老人的愿望——回老家住得舒服点。可这愿望偏偏撞上了女儿的原则。左焕琛的决定也不好评说,毕竟换成别人,可能早就给家里开后门了。她没这么干,反倒让人觉得这家人有点不一样。 再说左家这传统,左宗棠当年打仗治国,出了名的硬气。到了左景鉴这儿,成了救死扶伤的医生,再到左焕琛,又变成了守规矩的官员。一代代下来,左家好像总有股子正直劲儿。左景鉴没能回上海,多少有点遗憾,可他和女儿的选择,又让人觉得这遗憾里藏着更大的东西——不是房子,而是做人的底线。
1996年,左宗棠之曾孙想回上海,写信给市委,请求分一套低楼层的房,却被他任上海
文山聊武器
2025-05-01 14:18:2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