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林彪因为误伤而离开了前线,虽然很可惜,但也给他手下的四位猛将带来了发展的机会。 抗战打得正激烈,101却因为一次误伤倒下了,这事儿听着挺可惜,毕竟他是八路军115师的灵魂人物。可谁能想到,这意外竟成了手下四位猛将的转机?陈光、李天佑、杨得志、杨勇,这几位本来就在战场上磨砺多年,突然没了“老大”压阵,反而让他们有了独当一面的机会。 101,1907年出生于湖北黄冈,1925年进了黄埔军校,同年加入共产党,后来在井冈山、长征中一步步打出了名堂。抗战爆发后,他带115师在平型关狠狠教训了日军一把,可谓风头正劲。但1938年3月2日,他在山西隰县前家庄村附近被晋军哨兵误伤,一枪打中胸口,直接把他送下了前线。当时晋军和八路军虽然都抗日,但配合不默契,这种乌龙事件时有发生。101伤得不轻,送到延安治疗后就没再回115师指挥,留下个大空缺。 这时候,115师不能群龙无首,上面赶紧调整人事。陈光接了师长的担子,李天佑管343旅,杨得志领344旅,杨勇则负责686团。这四个人,都是红军出身,经历过硬仗,早就不是新手。101一走,他们的机会来了,但压力也不小,毕竟得证明自己能扛起大旗。 陈光,1897年生,湖南宜章人,1927年参加湘南起义加入红军,从连长干到师长。他打仗硬气,井冈山时期就敢带着部队冲敌营,手持步枪带头干,硬是把敌人一个连打散了。抗战时他已经历练多年,指挥经验丰富,作风又果断,接手115师后稳住了局面。 李天佑,1914年生,广西临桂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入党,红七军里当过特务连连长。1931年赣州战役,他爬城墙时中了三枪,还坚持指挥,胆子大得吓人。年轻归年轻,但打仗有股狠劲,抗战时带343旅也一点不含糊。 杨得志,1911年生,湖南醴陵人,1928年跟着朱德上井冈山,长征时指挥红一团强渡乌江,硬仗打了不少。他脑子活,战术灵活,接手344旅后没让队伍掉链子,平型关战役里还立了大功。 杨勇,1913年生,湖南浏阳人,1930年入红军,湘江战役掩护中央纵队渡江时腿受了伤,血流了一地也没退。他打仗不要命,作风泼辣,带686团时冲锋陷阵,硬是把日本人的阵地给啃下来。 这四位,个个有真本事,101不在,他们正好有了发挥的空间。 101走后,115师没乱,反而打得更猛,这得归功于这四位。陈光接手后,1938年在山西武城井沟打了场硬仗,用炮火把日军防线炸得稀巴烂,挡住了敌人推进。李天佑带343旅,在蒲县井沟设伏,天还没亮就干掉了一支日军车队,补给线直接断了。杨得志在平型关战役里发挥了关键作用,带着344旅堵住日军退路,配合主力把敌人包了饺子。杨勇领686团在山西小规模战斗中频频得手,有次夜里带队过冰河,硬生生把日军一个据点给端了。 这些仗打下来,四个人各显神通,既稳住了115师的阵脚,也证明了自己不是靠101的光环混饭吃。他们的配合和独立指挥能力,让部队在失去主心骨后依然能打硬仗。 陈光后来去了延安学习,抗战后参加东北战役。1950年他在广东军区当副司令时,因为擅自行动被查,1954年被开除党籍,最后在南京自焚去世,57岁。结局挺惨,但抗战时的功劳没人能抹杀。 李天佑抗战后在内战中带第一纵队,1948年拿下四平,1955年当上将军,一路干到1970年在北京去世,56岁。他算得上稳步上升,功绩扎实。 杨得志抗战后带十九兵团解放兰州,1955年也当了将军,活到1994年,83岁。他打仗思路清晰,后来的成就也不意外。 1949年杨勇带第五兵团解放贵州,1955年晋升将军,1983年在北京去世,70岁。他抗战时的拼命劲头,奠定了后来发展的基础。 这四位,抗战时抓住了机会,后来的路却各有不同。有的一帆风顺,有的跌了大跟头,但他们在抗战中的表现,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101误伤这事儿,表面上是115师的损失,可实际上却成了个转折点。陈光、李天佑、杨得志、杨勇这四位猛将趁机冒头,不仅保住了部队战斗力,还打出了自己的名堂。这说明啥?机会这东西,有时候真就藏在意外里。共产党军队里人才济济,101倒了,还有人能顶上,这也是抗战能坚持下去的关键。
在抗战时期,林彪因为误伤而离开了前线,虽然很可惜,但也给他手下的四位猛将带来了发
运赛过去
2025-05-01 20:58:46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