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焦电影史《电影手册》用20页狂赞,到底是什么神片?《孤寂午后》用现场观众无法

若芹评娱乐 2025-05-01 23:10:41

深焦电影史 《电影手册》用20页狂赞,到底是什么神片?

《孤寂午后》用现场观众无法看到,我们之前也从未见过的电影独有的视点呈现斗牛。阿尔伯特·塞拉完全不拍观众席,以及那里的重要人物:裁判、乐队、尤其是观众,他们观看着和电影观众所见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在形式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影片几乎完全使用中近景镜头(plan rapproché),而竞技场的结构则要求使用全景镜头(plan d’ensemble),让观众在同一空间、同一视野和同一轴线上可以同时看到斗牛士和公牛的整个身体。

影片从未在时空中完整呈现过斗牛的核心faena,即用红布进行的一系列用来最终杀死公牛的连招。塞拉取消了距离,踰越了斗牛场规定的尺度,并通过剪辑打破了动作的连续性,从而破坏了斗牛的置景、其固有的平衡、和谐和时间性。通过对几个主题的浓缩、移位和重复,他背叛了一种形式,将其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那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我们从未在斗牛场上如此近距离看到过的东西?肉体搏斗之残酷、斗牛运动之粗粝,剥除崇高雄伟的外衣,去掉一切造型和奇观的矫饰。这是一种亵渎,就好像一部芭蕾舞剧不展示舞蹈编排,而只让人们看到舞者绷紧的肌肉、专注的表情、汗水和紧身舞服的褶皱。当然,一些本质也随之浮现。如果说塞拉的作品超越了斗牛在人们眼中通常的样子,反倒是因为它接近了斗牛的实在(concrétude)——鲜血、沙地、泥浆、公牛的痛苦、斗牛士的肉身而不是只是装扮的轮廓,他张扬的表情、被染污的破损的华服——以及它那份病态和谵妄。

塞拉处理斗牛的方式,与他在《骑士的荣耀》(Honor de cavallería)中处理堂吉诃德,《鸟的歌唱》中处理东方三王,或是在《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中》处理太阳王的方式如出一辙:他将人物、仪式或神圣叙事还原到一种原始的物质性之中,不是对其去神圣化,而是将其置于神话与崇高化(sublimation)之前,或者相反(但归根结底相同),置于其终极危机之中,任其被迫近的死亡还给物质。《骑士的荣耀》描绘的是被塞万提斯书写之前的堂吉诃德和桑丘,或是他们在小说缝隙中的存在状态。同样,《孤寂午后》展现的是尚未成为音乐、诗歌或舞蹈的斗牛(因为它常被比作这些艺术形式),一种被分解的、去诗意化的、赤裸裸的斗牛。

阅读更多内容详见深焦DeepFocus公众号文章→

0 阅读:0
若芹评娱乐

若芹评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