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再次发声宣称,中国必须主动缓和局势,美国处于显著“更有利”的地位!4月29日,据法新社报道,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当下美中之间的高关税局面实际上造成了一种双向“贸易壁垒”,这种状况“难以维系”,特别是对中方而言。鉴于这一巨大的贸易失衡,中国若想守护自身经济,就必须主动谋求局势降温。
我们必须清楚,贸易战本就是美国率先挑起的。加征关税、实施制裁、打压高科技产业,每一招都是企图让中国经济“停滞”。
荒诞的是,几年过去,反倒是美国自己陷入困境。
如今美国高通胀难以遏制,国债规模频频刷新纪录,美联储一边拼命加息,一边看着银行倒闭风波不断,致使股市债市剧烈震荡。这也能叫“更有利的位置”?吹嘘也得有点限度吧。
再说说所谓的“双向封锁”。美国加征关税后,结果如何?美国消费者直接受到冲击,超市商品价格上涨,一条牛仔裤变贵了,一瓶橄榄油也涨价了,甚至连圣诞节购物都能让人钱包大出血。
美国企业也是怨声载道,苹果、特斯拉早已前往印度、越南分散供应链风险。
嘴上喊着“去风险”,实则是在自掘坟墓。反观中国,凭借内需稳住阵脚,出口市场也在不断多元化,在欧洲、东盟、非洲等地的布局远比美国稳固。
贝森特还声称“中国局势不可持续”,实在可笑。中国2024年一季度GDP增速超过5%,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兴领域,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以电动车为例,中国一年的出口量,几乎快与整个欧美出口量总和相当。再瞧瞧美国,仅有特斯拉这一个知名品牌,连国内充电桩建设都难以推进,还谈什么“更有利”?
至于所谓的“主动沟通”。抱歉,美国可以整日守着电话干等,我们不会主动联系。为何?
因为立场早已明确:若要对抗,我们奉陪到底;若要谈判,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之上,绝不是被威胁着低头妥协。
不主动迎合,不轻易示弱,更不会给美国找台阶。
这并非意气用事,而是基于过去几十年与美国交往的经验教训:一味软弱只会招致更猛烈的打压,唯有让他们明白我们“坚不可摧”,他们才会真正愿意遵循规则坐下来谈判。
至于贝森特所说的“保持着联系”,大概率不过是美方保留的几条中美热线电话这种最低限度的沟通,真要展开实质性谈判,哪有任何进展?
从去年到今年,在重要的经贸会谈中,美国不断放风“期望中国让步”,结果呢?中国一边谈判一边推进自主创新,发展脚步从未停歇。美国以为靠几句空话就能动摇中国根基,实在是异想天开。
更为关键的是,时间对我们有利。美国要维持债务泡沫,就只能不断印钞、持续举债,通胀始终是高悬的定时炸弹。
而中国依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投入和科技积累。别的不说,如今深圳、上海、合肥等城市每年产出的科技成果,就算放到美国,也足以让他们眼红不已。
再对比底特律、巴尔的摩等“铁锈地带”,美国靠吹嘘GDP,根本掩盖不了制造业空心化的事实。
总而言之,美国喊得再响亮,所谓的“更有利”不过是虚张声势。真正的实力对比,不在贝森特的发言稿里,而在遍布全球的中企基建项目中,在福建舰甲板上强劲有力的电磁弹射器里,在14亿中国人安稳生活、稳步发展的每一天里。
这场博弈,不是比谁言辞强硬,而是看谁更有耐力,谁能笑到最后。美国想靠言语威慑中国?抱歉,这次,他们等不到我们主动联系。
平凡
急什么?等美股崩盘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