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还没动手呢,巴基斯坦的友好国家便已开始将先进武器,马不停蹄地运往巴基斯坦。土耳其空军的C - 130运输机也已抵达巴基斯坦境内。
尽管当下印巴边境看似平静,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但实际上,巴基斯坦背后的支援正如同潮水般,日夜不间断地汇聚而来。特别是近段时间,巴基斯坦的友好国家纷纷慷慨相助,各种先进装备通过空运,一车接一车地迅速到位。
土耳其行动尤为迅速,直接出动C - 130大型运输机运送物资。运来的可不是普通装备,全是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关键作用的利器:比如MAM - L微型智能弹药,体积虽小,却能精准命中并摧毁坦克;还有KEMANKES - 微型智能巡航导弹,射程远且具备绕飞攻击能力,可突破防御区域。就连新一代的KARAOK反坦克导弹也被送到巴基斯坦,这种武器在山地作战中对付印度坦克,几乎是百发百中。
与此同时,我国也积极行动。据社交平台X(原推特)消息,我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霹雳 - 15远程空空导弹以及彩虹 - 4B武装无人机。值得注意的是,这批霹雳 - 15并非性能削弱的外贸版本,而是直接从我国现役部队仓库中调拨的原装装备。这意味着这些导弹不仅射程超过200公里,而且抗干扰能力和锁定目标的性能都处于顶尖水平,一旦投入战斗,印度空军在面对时必须谨慎应对。
更具威慑力的是无人机的规模。巴基斯坦目前已筹备了上千架武装无人机,其中包括中国的彩虹系列、土耳其的Bayraktar,以及伊朗制造的“目击者”等型号。这上千架无人机可不是用于摆设,它们能够挂载小型炸弹和导弹,在高原与山地地形中,兼具侦察与攻击功能。
试想,印度的主力部队是山地师,作战核心是坦克和步兵。然而,山地地形复杂,补给线漫长,装甲车行动受限。倘若巴基斯坦出动上千架无人机,采用“蚂蚁啃骨头”的战术,持续进行袭扰和打击,每摧毁一辆坦克、消灭一个连队,都在不断消耗印度军队的实力。无人机可以轮番出击,更换电池后迅速返回,无需飞行员冒险,成本低且效率高。这种作战方式并非传统的正面硬刚,而是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对手疲于应对。
这种作战策略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有着清晰的战术规划:首先通过持续消耗,使敌人陷入防无可防的境地,精神高度紧张直至疲惫不堪。随后,在敌人处于麻痹和疲惫状态时,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发动大规模致命攻击。这就如同狩猎,并非一开始就全力出击,而是先消耗猎物的体力和精力,待其反应迟缓时,再给予致命一击。
此外,当前国际局势也对巴基斯坦有利。巴基斯坦背后有中国、土耳其、伊朗等国家的支持,武器装备和物资补给源源不断。反观印度,尽管在军工领域自我吹嘘,但在实战中,其武器装备质量、维护保障能力以及后勤体系都存在明显短板。尤其是在高原作战环境下,补给线拉长后,装备一旦损坏,维修都十分困难。战场上比拼的不仅是勇气,更是弹药和零部件的供应。
简而言之,这场潜在的冲突,比拼的并非单纯的军事速度,而是双方的耐力和持久作战能力。海量武装无人机的出击,打的就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战术。印度虽然看似兵力雄厚,但在高原地区持续遭受骚扰打击后,体力耗尽、士气低落,最终可能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
所以,一旦冲突爆发,别看初期局势激烈,印度的山地师等传统步兵部队,极有可能在持续的消耗战中遭受重创。这不会是一场短暂的决战,而是一场考验耐心、逐步施压的持久战,最终结果很可能是巴基斯坦凭借上千架无人机,将印度军队拖得精疲力尽,使其进退两难,只能被动挨打,等待时机成熟时,给予其致命一击。
目前,局势正朝着这一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