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香港商人徐增平受邀来到贺龙之子贺鹏飞家中,闲聊过后贺鹏飞突然说道:“你去帮忙买下瓦良格号,我定有重谢!”徐增平二话没说就打印个留下来,谁成想,这个决定让他破产了。 1996年,徐增平接到贺鹏飞的邀请,这位贺龙元帅的儿子,当时是中国海军副司令,身份不一般。两人见面时,聊着聊着就扯到了国家海防的事儿。那会儿,冷战刚结束,苏联解体,乌克兰手里攥着一堆军工遗产,其中就有瓦良格号——一艘建了70%的航母,搁在黑海造船厂没人要。中国海军那时候正憋着一口气,想搞航母,可官方没法直接下手,国际环境太敏感。贺鹏飞就动了心思,找徐增平这么个民间商人帮忙,打算曲线救国。 徐增平不是普通人,他在解放军当过14年兵,退伍后在香港混得风生水起,搞了个创律集团,资产不少。他对国家的事儿有情怀,尤其对海防这块儿上心。贺鹏飞一提买航母,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还打印了承诺留底。那一刻,他可能觉得自己是在干大事,没想到这步棋走得有多凶险。 瓦良格号是啥?它是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二号舰,吨位大、潜力足,但没装动力和武器系统,属于半成品。乌克兰经济烂得不行,养不起这玩意儿,就想卖了换钱。中国这边呢,海军实力跟欧美比差一大截,航母是梦寐以求的东西,可自己造没技术,买现成的又怕被卡脖子。徐增平接手这任务,等于是在给国家趟雷。 1998年,他开始行动了。因为这事儿不能明着来,他就在澳门注册了个旅游公司,叫什么“Agencia Turistica e Diversoes Chong Lot”,对外说是要把航母改成海上乐园和赌场。这招挺聪明,既能掩人耳目,又不让乌克兰起疑。他拉了个团队,有律师、有金融专家,天天熬夜弄计划,准备去基辅谈买卖。 到了乌克兰,谈判没那么简单。当地官员半信半疑,美国那边也嗅到了风声,开始给乌克兰施压,想搅黄这单生意。徐增平硬着头皮上,靠着详细的商业计划和三寸不烂之舌,终于敲定2000万美元成交。这价格听着不高,但对一艘半废的航母来说,已经是极限了。可买下来只是开始,麻烦还在后头。 航母要从黑海运回中国,得过土耳其的海峡,结果土耳其不干了,说是安全问题,直接卡住不放。这下船没法走,每月光停泊费和维护费就跟流水似的,徐增平扛不住了。他开始四处借钱,甚至把香港的房子都抵押出去,公司账面越来越惨。土耳其一堵就是三年,期间希腊、埃及这些国家也跳出来添乱,航母愣是动不了。 这段时间,徐增平压力山大。外界开始猜他买航母的真目的,家里人埋怨,合作伙伴也劝他收手。可他咬牙挺着,觉得这事儿不能半途而废。到了2001年底,经过一堆外交斡旋,土耳其终于松口,2002年,瓦良格号在拖船拉着下,漂了400多天才到大连港。船是回来了,可徐增平的钱也花光了,公司彻底垮了。 后来,这艘航母被改造成“辽宁号”,2012年正式服役,成了中国海军的骄傲。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航母,海上实力蹭蹭往上涨。徐增平呢?他没捞到啥“重谢”,反而赔得血本无归,从大老板变成了普通人。这故事听着挺唏嘘,一个人的破产,换来了国家的突破,值不值还真不好说。 回过头看,徐增平为啥接这活儿?一是情怀,他当过兵,对国家有感情;二是信任,他觉得贺鹏飞许的“重谢”靠得住。可现实呢,国际博弈太复杂,他一个小商人哪扛得住?2000万美元买船不贵,但后续的费用是个无底洞,光拖船费就花了上千万美元,更别提各种隐性成本。他低估了风险,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这事儿放到现在看,也挺有意思。中国海军现在牛了,辽宁号只是起点,后来还有山东号、国产航母。可当年要是没徐增平豁出去,哪有这第一步?有人说他傻,拿自己一辈子换了个虚名;也有人说他牛,为了国家不计得失。说实话,换成一般人,谁敢这么干?钱没了还能再赚,可这种机会错过了,国家可能就得多等十年。 徐增平后来咋样了?他没太多怨言,偶尔接受采访,说自己不后悔。这心态挺让人佩服,毕竟不是谁都能咽下这口气。可你说他真没点遗憾?那也不现实,毕竟人不是铁打的,破产的滋味谁尝谁知道。
1996年,香港商人徐增平受邀来到贺龙之子贺鹏飞家中,闲聊过后贺鹏飞突然说道:“
潮女炫风尚
2025-05-02 19:24:31
0
阅读:105
永不止步
国家应该不会亏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