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沙特来中国买导弹,中方代表试探性伸出一根手指,意思是“一千万美元”,

平南 2025-05-02 22:45:24

1987年,沙特来中国买导弹,中方代表试探性伸出一根手指,意思是“一千万美元”,还没等说出口,沙特谈判生怕中国反悔,大喊:1亿美元一枚,共买35枚。 1987年的中东,局势跟火药桶似的,随时都能炸。沙特阿拉伯被两边夹击:以色列空军牛气冲天,F-15、F-16满天飞,还有核武器撑腰;伊朗呢,自从1979年革命后跟沙特掐得死死的,宗教和地盘上的矛盾没完没了。沙特心里清楚,光靠石油钱和美国老大哥的几架飞机不够,得弄点能唬住人的大家伙——中远程导弹成了他们的目标。 再看看中国这边,改革开放刚起步,经济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跌跌撞撞。外汇储备少得可怜,工业化、基建都嗷嗷待哺。军火出口是个来钱快的路子,尤其是“东风-3”这种能打几千公里的导弹,卖出去既能赚大钱,又能在国际上露露脸。当时能造这种导弹的国家不多,美国怕中东乱套不肯卖,苏联跟沙特不对付,沙特只能把目光投向中国这个“新玩家”。 两国之前没啥交情,连外交关系都没有。但沙特急着保命,中国急着赚钱,这需求一拍即合,秘密谈判就这么开始了。 沙特派了个大人物——班达尔·本·苏尔坦亲王,来中国谈这笔买卖。这家伙在美国混过,见过世面,谈判桌上不含糊。中国这边是曹刚川中将,技术派出身,对导弹门儿清。双方一碰头,直奔主题:沙特想要35枚“东风-3”,射程远、威力大,能震慑住以色列和伊朗。 “东风-3”是中国的宝贝疙瘩,60年代开始搞出来的,射程能到3000公里,装上核弹头都能用。沙特看中了这点,但提了个要求:发射权得中国捏着,怕自己人乱来。中国点头答应,还打包票派人过去帮忙建基地、训兵。谈着谈着就到了钱的问题,这可是重头戏。 曹刚川心里有数,这单生意对中国太重要了,不能狮子大开口吓跑沙特,但也不能贱卖。他琢磨着,一枚一千万美元差不多,正准备开口,手比了个“1”。结果,班达尔那边脑补过头,以为是一亿一枚,生怕中国反悔,立马拍桌子喊:“一亿一枚,35枚,成交!”中方愣了半秒,赶紧顺坡下驴,点头说好。就这样,35枚导弹卖了35亿美元,误会成了天价买卖。 这笔钱对1987年的中国来说,真是天上掉馅饼。35亿美元按当时汇率,够中国干多少大事儿啊!改革开放那会儿,外汇紧缺得像嗓子眼卡了鱼刺,这钱直接拿去修路、建厂、搞工业,解了燃眉之急。更牛的是,这单生意让中国在国际军火市场站稳了脚跟,名声传出去,后头订单多了起来。 沙特这边呢,拿到导弹后心里踏实了不少。1988年,导弹基地在沙漠里建好,中国技术员手把手教沙特兵怎么玩这大家伙。到1990年海湾战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特边境压力山大。虽然没真打出去,但“东风-3”的名头放出去,伊拉克投鼠忌器,不敢太放肆。这导弹没白买,震慑效果拉满。 更长远看,这交易还拉近了中沙关系。1990年两国正式建交,导弹买卖成了个敲门砖。后来合作越来越多,石油、基建、安全领域都搭上了线。班达尔亲王后来在沙特政坛混得风生水起,曹刚川也步步高升,俩人都从这事儿里得了好处。

0 阅读:38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7

用户10xxx17

1
2025-05-03 00:03

小学生的作业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