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毛泽东刚刚从延安撤出不久后所拍,照片拍摄时间是1947年,当时,毛泽东年54岁。从照片看过去,此时的毛泽东面容虽不似长征刚结束时那般消瘦,但看起来也依旧很憔悴。 毛泽东,189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不凡的胆识和智慧。他早年投身革命,1921年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1935年,他领导红军完成长征,抵达陕北,逐步确立了在党内的核心地位。1937年起,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大本营”,毛泽东在这里指挥抗日战争,制定战略方针,为解放战争积蓄力量。然而,好景不长,1947年,国民党军队向延安发起猛攻,形势急转直下,毛泽东不得不做出撤离的艰难决定。 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以25万兵力攻占延安,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离。他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不是被迫逃跑,而是主动撤退的战略选择。他相信,只要保存实力,就能调动敌人,最终歼灭对手。撤离时,部队只有两万多人,装备简陋,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生存环境异常恶劣。 撤离后,毛泽东化名“李德胜”,意思是“离开才能胜利”,带着部队在陕北的山沟里辗转。他和战士们一样,吃粗粮,睡窑洞,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国民党军队四处搜捕,飞机轰炸、地面扫荡不断,部队随时可能陷入绝境。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依然保持乐观,亲自指挥作战。他带着中央纵队东奔西走,迷惑敌人,同时寻找战机。 那段时间,陕北的战局异常胶着。毛泽东指挥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等战役,用小规模的胜利一点点扭转劣势。比如青化砭战役,他用几千人就歼灭了敌军一个旅,极大鼓舞了士气。1947年8月的沙家店战役成了转折点,解放军全歼胡宗南一个整编师,陕北的局势终于稳了下来。胜利后,毛泽东恢复本名,继续领导部队向前推进。这段岁月,他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军事压力,还要解决部队的粮食、弹药短缺问题,更要稳定军心,展现了他超乎常人的意志和智慧。 沙家店战役后,解放军在陕北站稳了脚跟,毛泽东的战略眼光开始放得更远。1948年3月,他率部东渡黄河,前往华北,与其他解放军主力会合。从这时起,他开始筹划更大的战役。接下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彻底击垮了国民党主力,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刻,从延安撤离时的艰难岁月,到新中国的诞生,他用行动证明了坚持到底的力量。 建国后,毛泽东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出了土地改革、工业化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他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支柱。虽然晚年也面临一些挑战,但他始终是那个为人民奋斗一生的人。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他的名字,早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紧紧连在一起。
下图是毛泽东刚刚从延安撤出不久后所拍,照片拍摄时间是1947年,当时,毛泽东年5
纯情如雪
2025-05-02 23:24: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