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如果还是沿习种以前的粮食品种,想让粮食大幅增产那是痴人说梦。拿水稻来说,自解放以来,就一直是种民国时代的单性繁殖老品种,早已经退化严重了。水稻产量从种子本身来说,受穗粒重、穗长、扩病性扩倒伏性影响大,老品种的穗长扩病性扩倒伏性已经固定了,光靠增加千粒重收效不大。这时候,急需换上新品种了,于是杂交水稻横空出世了。同期,北方种小麦玉米为主的地区杂交小麦杂交玉米种子也繁育成功了。杂交水稻分薛力强,一棵顶三棵。茎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伏,高抗稻瘟病,要知道种水稻最怕起稻瘟病,轻则减产严重的绝收。杂交水稻稻穗比老品种长三分之一,光从这一条优势就能让水稻亩产增长三分之一。但是,杂交水稻也有一个弱点,就是没有老品种好吃。这和我现在种的青枣一样,不换品种想提高产量几无可能。以前,我们果园主要种蜜丝枣,好吃,很受消费者欢迎。但是,它有个弱点,容易黄,想长大一点才摘没等到长大它就变黄变熟了。每年到了中后期,这些蜜丝枣很多便烂在树上了,摘下来让水果商收购,放过一晚上便烂掉一部分,因此,果商只挑青绿色的果收,变黄的果只能倒掉。有一年,三月遇上回南天,水果商收上来的青枣还是好的,才运到批发市场,打开发现很多烂果,批不出去,赔了许多钱,导致果商不敢收大果,只收几钱至1两重的青果,我们种青枣的损失惨重。如果想通过多留果来提高产量,也是没门,留果过多它就不长个,很快便黄熟了。蜜丝枣平均单果重很难超过1.5两,这直接导致了它的产量低,在水果价格长期低于成本价的情况下,只有提高产量才能挣到钱。这时候,取代蜜丝枣的大叶、中叶金桃等品种便出现了。这些新品种个子最大能达到四两左右,平均单果重达到2两半,亩产上万斤。它们特别不容易黄,耐贮藏,货架期长,深受水果商喜爱。但是,它们有个弱点,就是甜度低,很难超过10度,没法达到蜜丝枣的13度。特别是金桃这个品种,特别耐青,果个大产量又高,甜度只有7丶8度,连我们种果的都不吃,但是,果商稳赚不赔,很受他们欢迎,到了三月中后期,蜜丝枣价格只降不升,金桃反而越卖越贵,收购价比蜜丝枣贵了1元多。这两年,青枣种植户纷纷嫁接中叶金桃,嫁接早的已经赚到钱了。种水稻和我种青枣一个道理,想提高产量就得换高产品种,別管它好吃不好吃,填饱肚子(赚到钱)才是硬道理。它跟精耕细作真没什么关系,因为精耕细作从一开始便是,你一直就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还是毛主席总结出来的农业八字宪法其中之一。
改革开放后,如果还是沿习种以前的粮食品种,想让粮食大幅增产那是痴人说梦。拿水稻来
修正好说事儿
2025-05-03 09:40: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