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馆长刚扔出个炸弹,说咱们的理科教育比世界落后七十年,课本里装的还是两百

哈皮的瓜瓜 2025-05-03 12:27:51

上海科技馆馆长刚扔出个炸弹,说咱们的理科教育比世界落后七十年,课本里装的还是两百年前的老古董,这话还没凉透呢,隔壁上海博物馆又整了个新活——有个活动直接把40岁以上的人挡在门外,工作人员还补了句刀:“课程更适合年轻人”。 这下可好,四十岁招谁惹谁了?连逛博物馆都得被年龄卡脖子。 事情被《新京报》扒出来之后,网友直接炸锅,有人气得拍桌子:“我41岁就不配学新知识了?”更扎心的是,职场里35岁已经被嫌弃“太老”,现在连公共文化场所都搞年龄歧视。 博物馆本该是全民充电的地方,结果硬生生搞成年轻人专属俱乐部,要说限制人数,按专业背景卡门槛还能理解,拿年龄当筛子实在说不过去。 说白了,四十岁的人可能比二十岁的更需要知识更新,毕竟职场中年危机说来就来。 这事越想越不对劲,科技馆说我们教育落后两百年,博物馆反手就给中年人断了学习机会,合着咱们既要补历史欠账,还得承受现实歧视?公共机构本该带头打破偏见,现在倒成了偏见制造机。 看看国外博物馆,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照样参加考古讲座,人家讲师也没嫌听众皱纹多,知识传播又不是选秀,搞什么年龄歧视? 说到底,公共服务的门槛设在哪,体现的是社会的良心,当年轻人吐槽职场35岁红线时,四十岁的人连充电站都进不去,这种连环暴击谁受得了? 教育断层和年龄歧视看似两件事,其实都是系统僵化的并发症——前者往课本里灌陈年老酒,后者给大脑贴保质期标签。 与其费劲解释“课程适合年轻人”,不如多开几个分龄场次,搞个动态预约机制,公共资源不是网红奶茶店,搞饥饿营销只会饿死真正需要的人。 给知识设年龄门槛,就像给空气标保质期——既荒谬,又致命,你在生活里碰过年龄设限的奇葩规定吗?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 参考资料:齐鲁晚报·果然视频——博物馆活动40岁以上禁入大可不必

0 阅读:66
哈皮的瓜瓜

哈皮的瓜瓜

哈皮的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