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年前,有一个人偷偷藏了一根藤子,费尽心思偷带回国,没想到正是这根藤救了我

陌上花开四季情 2025-05-03 15:49:36

400多年前,有一个人偷偷藏了一根藤子,费尽心思偷带回国,没想到正是这根藤救了我国3亿的性命。 这种藤子就是我们今天吃的红薯的藤。红薯俗称“地瓜”或“山芋”。顾名思义,就是能在地下生长的瓜和能在山上生长的芋头,一听就是适应性很强的作物。 它早期被种植于美洲中部的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在大航海时代,有一群西班牙水手在出海时路过菲律宾,就把地瓜带到了那里。没想到后来,它却成了我国人民喜爱的美食。 红薯之所以能传到中国,还要非常感谢一个叫陈振龙的人。 陈振龙出生于明嘉靖年间,是福州长乐人,20岁那年他就考中了秀才,但是后来他可能厌倦了读书的日子,所以他就跟着一帮朋友趁着朝廷开放还禁之际,去菲律宾吕宋岛做生意。 在吕宋岛,起初,陈振龙只能倒腾一些“水货”。后又经营“行货”,打开局面,一跃成为闽人杰出富商。 在这里做生意不久,陈振龙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的生活,衣食住行他都非常喜欢。陈振龙尤其喜欢吃当地的一种叫红薯的食物,它的茎就像是长藤一样,根部硕大,埋在土里,而且生吃煮熟都可以。 陈振龙发现红薯不仅好吃,在饥荒时还可以代替粮食,而且非常容易种植。 想到自己国家的农民不仅要面对天灾的威胁,又要承受繁重的赋税,辛苦一年,仍然有那么多百姓忍饥挨饿,想到这里,陈振龙就觉得痛心,所以他有了想把红薯带回国种植的想法。 于是,陈振龙在菲律宾一边经商一边悄悄地学习甘薯的种植与培育方法。 但是,那时候吕宋被西班牙侵占,那帮海洋上的强盗十分霸道,禁止将吕宋的一切作物带出境,一旦查到,就是重罪。所以想用合法手段把红薯藤带出去那是难上加难。 陈振龙曾经三次把红薯藤带回国,但是郡以失败告终。 直到1593年,他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陈振龙发现红薯藤的颜色和麻绳的颜色相似。于是他就把红薯藤藤编入船上的一根缆绳中,然后将缆绳抛入海中,这样就躲避了海关的检查。 就这样,这根红薯藤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起初,陈振龙把红薯藤种在自家院里,几个月后,红薯获得了大丰收,“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食之充饥,且生熟煨者均随其便”。 陈振龙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别提别开心了。 那一年,正遇到福建大旱饥荒,陈振龙让儿子上书当地官员,种植红薯。起初官员并不愿意,但是后来红薯获得大丰收后,官员让当地百姓大面积种植。 红薯是一种非常“贱命”的作物,对土壤不挑肥拣瘦,而且非常高产。 陈振龙的后人们也继承了他的事业,致力于把番薯推广出去。 到了康熙年间,红薯种植及相关技术传到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及山东等地。 后来,红薯还传入了京城,一度成为“御膳”专用食材,摇身一变,改名为“白薯”。更有民间传说,白薯被乾隆皇帝赐名为“土人参”,还治好了皇帝晚年顽疾“便秘”,因之身价陡增。 有专家进一步指出,正是因红薯由东南沿海而至京畿北方地区的广泛传播与大面积栽种,才为“康乾盛世”的人口与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当时全国的人口已经从万历年间的6000多万人,暴增到了3亿多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红薯居功至伟,成为盛世中国的基石。 道光年间,福州乌山建成“先薯祠”,纪念陈振龙父子与金学曾引种红薯、拯救灾民的功德。 陈振龙无疑是中国种植红薯的鼻祖,他冒险将红薯引入中国,精神可嘉,也值得我等后辈铭记。 陈振龙等引种红薯的功绩,是造福于整个中国,乃至对国际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的。

0 阅读:147

评论列表

用户96xxx98

用户96xxx98

1
2025-05-03 17:21

功在桑梓

猜你喜欢

陌上花开四季情

陌上花开四季情

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爱快乐,爱自由